2017年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812西方社会学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小城镇研究
【答案】小城镇研究,是林德夫妇的主要成就之一,林德夫妇选择了一个普通的美国城镇用作实验基地,阐释其普遍意义。他们关于“中镇”的研究开创了“当代生活的社会人类学”。现在,林德的中小城镇的研究已普遍地被认为是美国社会学的经典作品,其中所使用的方法也在欧洲被多次仿效,它对社会学研究的影响还在继续。
2. 一般理论
【答案】一般理论是指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一般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三层次论”的理论体系中的第一个层次。在苏联社会学的“等级结构”中,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般社会学理论处于该体系的最高层,它决定和把握社会学的研究方向,体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的本质不同。
3. 交换论
【答案】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新一代的交换论者认识到传统交换理论的不足,在引入其他宏观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更为综合的理论。如艾默生等人将传统的交换理论同网络理论结合形成的网络交换理论; 另外一些交换论者引入选择论和决策论思想:还有一些理论家借鉴符号互动论、本土方法论的观点。
4. 解释性理解
【答案】解释性理解,即根据动机来把握行动者赋予行动的意义,是由韦伯提出的。解释性理解是对动机的理性理解,它把社会行动置于可理解的和更加内在的意义背景之中。直接观察理解仅仅知道社会行动“是什么”或“干什么”,而解释性理解就是要寻求社会行动的“为什么”。
5. 形式性合理与实质性合理
【答案】在一个经济系统中,如果所有的行动都可以用量来表示,即能被计算并尽可能以货币单位这一形式来表示,那么这些行动在形式上是合理的,即属于形式合理的经济行动。其合理性的程度由计算的可运用程度决定。
实质合理性是指通过一种以经济为取向的社会行动方式,根据某些价值的基本要求,向现存的人的群体供应产品。其合理性的程度与产品的实际分配方式以及被提供产品的人群的范围有关。实质合理性并不满足于目的合乎理性的计算,而是要提出伦理的、政治的、功利主义的、享乐主义的、等级的、平均主义的或者某些其他的要求,并以此用价值合乎理性或者在实质上目的合乎理性的观点来衡量经济行为的结果。
6. 正功能
【答案】正功能是指,制度化的行动模式都具有促进系统调试的后果,注重研究制度的积极方面(整合、均衡)。
7. 入世禁欲主义
【答案】韦伯在具体分析历史上各大宗教思想之前,根据各大宗教的特点进行了分类。他首先按照宗教对待世界的方式,将宗教分为“入世的”与“出世的”两种形式; 又按照宗教行为的特点,将宗教分为“禁欲的”与“神秘的”两种形式。在此基础上,他对所有宗教的表现形式作了进一步的划分,建立了入世禁欲主义、出世禁欲主义、入世神秘主义和出世神秘主义几种理想类型,入世禁欲主义,它把在尘世的劳动看做是人的天职,努力而勤勉的工作被视为赎罪和获救的手段,甚至被看做是荣耀上帝的行为。新教便是这类宗教的代表。
8. 社会事实
【答案】社会事实,是任何可以对个人施以外在制约作用的固定或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在一个社会中普遍出现的、同时不依赖于个人而独立存在的任何行为方式。
9. 社会解组
【答案】社会解组,指的是由于丧失了社会联系,社会整体蜕变为一种个体相互分裂的原了式堆集的状态,它建立在杜尔克姆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社会学基本问题的独特看法上,这一看法以强调社会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为显著特征。
10.政治组织的循环
【答案】政治组织的循环是指,政治权力结构越分散,政府就越倾向十依赖亲和手段进行社会控制,慢慢地权力会被强大的利益集团瓜分。利益集团逐渐变得为所欲为,欲望膨胀,不断要求政府给子更多的资助和特权,政府的权力和效率受到削弱。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协作和社会控制遇到麻烦,从而产生要求重组和集中权力的压力,此时权力开始走向集中。在权力集中的社会中,往往会出现少数人按个人意志进行统治并依靠暴力进行社会控制的倾向。权威的代表性下降,社会控制系统变得严厉,以至于政府不能及时地听到社会的呼声,工作效率差,社会的正常运转受到日益严重的压抑和窒息。当社会协作和社会控制出现大量问题时又会产生重组和分散权力的要求和压力,又开始新的一轮的政治组织的循环。
二、简答题
11.简述齐美尔是怎样论述群体规模与交往形式的关系的?
【答案】(1)齐美尔试图从纯粹的数量关系入手,研究群体规模的大小对于群体中互动性质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群体的大小对于个人和群体性质的影响。
(2)齐美尔认为,从方法论上说,最简单的群体是二人群体。因为二人群体是包含着无数更
为复杂的群体的体制、胚芽和素材,而且二人群体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往,两个成员是多种社会关系存在的唯一条件。在由二人组成的群体中,互动是直接的,群体的性质完全取决于构成它的两个人的性质,不存在超出个人之外的群体结构。每个人都高度保持着自己的个性,二人群体关系密切,具有强烈的排他险。
(3)当增加一人,二人群体就变为三人群体。虽然只增加了一个成员,但群体的性质、结构与二人群体相比,却有了根本性的变化:①出现了另一种独立的社会结构,原先不存在的社交角色也出现了; ②个人参与群体的形式和程度已经不同十二人群体; ③有可能在群体中创造出新的权力结构; ④即使三个人处十完全平等的地位,以彻底的民主方式来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在三人群体中仍然有可能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群体的名义,对少数派施加压力。
(4)从整体上看,齐美尔对群体的分析,始终围绕着自由与约束、自治与他治这种辩证的社会学关系。
①群体或社会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扩展个人的自由。在小群体或小规模的社会里,尤其是在历史上的小规模群体或社会中,群体从各个方面都控制了个人的自由; 而在今天规模巨人的社会里,个人往住同时分属于不同的群体,每一个群体都只是从某一个方面控制或影响个人,这意味着个人的自由得到了扩展。
②齐美尔认为,大群体也会产生一些在小群体中没有或不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可能危及人的个性。例如,在一个较大的社会中,由全社会来公开、平等、民主地讨论一个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从众心理往往占了上风,一些极为简单、荒谬的想法也有可能被大众所接受,社会可能因此进入一个非理性冲动的状态。
12.苏联早期社会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其内容是什么?
【答案】所谓早期苏联社会学,是指从十月革命胜利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即1917年至1938年这20年左右的历史。在这段时期里,从沙皇俄国沿袭下来的资产阶级社会学受到批判,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开始出现,但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最终导致这门学科在这一阶段的末期被否定和取消。
(1)对资产阶级社会学的批判
在1917年十月革命以前,社会学在俄国己逐步为社会所公认,成为一门有一定发展的学科,著名的社会学家诺维科夫、科瓦列夫斯基的理论著述和活动对当时西欧诸国的社会学思想有较大的影响。
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最初年代里,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或大学的课程并没有被禁止和取消。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力图将当时的资产阶级社会学家知识分子吸引到无产阶级力面来,使他们为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但要想根本改变他们的立场和世界观是困难的。他们积极活动着进行各种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宣传。随着国内阶级斗争的不断激化,充分暴露了资产积极社会学反对无产阶级的性质,因而受到了批判和被赶下了讲坛。
(2)关于早期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建设
①随着资产阶级社会学受到批判和退出历史舞台,建设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任务便尖锐地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