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620新闻传播史论(2)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新闻语言的风格及其决定因素。
【答案】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新闻语言在符合总体要求,即准确、简洁、鲜明、生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报道、不同的作者应该有不同的语言要求,或者说可以写出不同的风格。
(1)消息与通讯对于语言的要求有所不同
消息比通讯更惜墨如金,消息的语言是一种具体陈述与抽象概括相结合的语言。
通讯由于承担着展开事实、描写事实、再现事实乃至解释事实的任务,它比消息报道的内容更详细、更深入,它或是对消息所提供事实的进一步必要的补充,或是对消息所报道的全部事实或某一部分事实的“放大”。
通讯报道的范围比消息更广泛,因此,它可以也必须更多地调动各种修辞手法,更多地借鉴文学写作的技巧。一般来说,通讯的语言比消息更形象、更丰富、有更多的感情色彩。
(2)新闻语言风格取决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基调
不同内容、不同题材的新闻事实,它的基调是不同的。例如有的题材是严肃的,有的题材是活泼的,有的题材是华丽的,有的题材是平实的,有的题材是欢快的,有的题材是凝重的等。分清题材的基调。对准确地把握新闻事实,在写作中选用恰如其分的语言表现新闻事实有着重要的意义。即,在确定了报道题材基调的时候,往往也就确定了撰写这篇报道时的新闻语言风格或者色彩。
(3)新闻语言风格还取决于人物报道中被采访者的语言个性
被采访者的语言个性对于新闻语言风格的形成至关重要,被采访者的语言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语言的整体基调,或平淡或激扬。
2. 怎样才能写好新闻背景?
【答案】能否写好背景,第一取决于材料,第二有赖于技巧。总体而言,背景写作应当遵循为主题服务、少而精的原则,文字也需力求简洁生动。
(1)要精选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与新闻事实有关,是可以用来为新闻事实服务的形形色色的实有之事。选择背景材料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明确目的,抓住重点
决定背景选材的主要因素是事实本身的“疑点”、读者兴趣、新闻主题。新闻背景在新闻作品中的任务与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即使在同一篇新闻中,有时也要调动各种不同的背景材料说明和烘托新闻事实。这样,记者在选择背景材料时,一定要明确目的,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以免出现漏洞。
②注意背景材料的广泛性、多样性
新闻的本源一一社会生活具有无限的丰富性,用来说明新闻事件的背景性材料也是如此。为把新闻写得多姿多彩,增强背景的帮衬效果,记者在选择背景材料时应当不拘一格,旁征博引。③借用新闻价值标准精选背景材料
背景虽非新闻事实,但也应该具有说服力并能调动读者的兴趣,应以新闻价值标准一一新鲜、重要、著名、接近(心理的、空间距离的)、情操、进展等诸要素为条件,来挑选可作背景的材料。
(2)对新闻背景要进行巧妙穿插
背景写作并无固定格式,由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调遣。巧妙穿插是背景写作的基本特点。常见的穿插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插入导语
导语提倡文字简练,开门见山,一般不加或少加背景,但有这样儿种情况可以在导语中插入背景:
a. 背景本身为一典型实例,插入导语可以用来吸引读考,用来帮助“说话”;
b. 背景材料极具吸引力,将其作为定语,用来修饰导语中的事实或人物,为新闻事实的出场鸣锣开路;
c. 用历史性背景与新闻事实对比,在导语中造成新旧反差,引起读者注意。
②导语之后接背景段
导语之后紧接背景段,是一种常见的写法,但不能说是最好的写法,更不能成为套路。背景穿插何处,应视需要而定。有这样两种情况可供参考:
a. 导语中出现的关键性的人和事、关键性的词语急需解释,否则,会影响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影响主体的进一步展开;
b. 鉴于思维逻辑和文章过渡的需要,可在导语之后立即加入背景段。
③分散插人主体之中
常见的写法有两种:
a. 主体中分散穿插独立的背景段;
b. 将背景材料化作句子的某种成分揉进主体,使其茹着在新闻事实之上,让读者看不出背景与新闻事实的界限。
3. 通讯应该怎样提炼主题?
【答案】通讯提炼主题的要求是:集中、新鲜、深刻。
(1)集中
通讯的主题要集中一点,突出一点,主要宣传一种思想,提出一个问题,提供一项经验。这就要求开掘得深一点,抓准了,把它写深写透。切忌散和乱,羊头上抓抓,狗头上摸摸,东一榔头西一棒,大导语套小导语,枝枝“r “r ,七股八岔; 或者搞事例堆砌,罗列现象,使读者不得要领,不能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写通讯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不要企图在一篇通讯中说明和解决许多问题。多中心
等于无中心,主题思想不集中,通讯就没有生命力。通讯主题的新鲜,要求作者有一种探索的精神,不满足于现成的、一眼望到底的东西,不重复别人的老材料、旧观点。记者本来就应该是时代潮流的弄潮儿,只有不断向读者提供新材料、新观点、新经验、新知识,才能为广大读者所欢迎。
(2)新鲜
通讯要有新意。新意,首先表现在主题的新鲜。有新思想、新问题、新经验,意境上别开生面,立意明确,观点鲜明。最好要见人之未见,言人之未言,不同凡响,不炒冷饭,不人云亦云。要善于抓时代尖端的东西,抓生活潮流前沿的东西,这样能令人耳目一新。
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只要及时抓住,并深入下去探究,总会有一些受众感兴趣的新东西出现。记者要不回避矛盾和问题,把通讯报道写到读者的心坎里去。
(3)深刻
深刻,就是不停留在表面现象,不就事论事,而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事物的特点和本质、事物所包含的意义,开掘得深,并能提高到方针政策、理论的高度,提高到精神文明的高度来报道。
4. 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有哪些?
【答案】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主要有:
(1)选择新闻人物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生活。
生活中可歌可泣、可圈可点、可引以为训的人很多。在新闻人物的选择上通常有两点要求: ①能体现时代精神;
②能对人民群众有启发、激励作用。
选择的采写对象如果离时代的要求差得比较远,或者超前或者落后,都不能使广大受众与其产生共鸣,也就难以收到“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的社会效果。人物通讯的采写对象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他们或许是著名人士,或许是普通百姓,或许是先进人物,或许是反面人物。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他们的生活理念或人生教训切中社会话题,能吸引广大受众的目光,并可以从正、反面引导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为老百姓树立起一个认识世界和判断社会价值的坐标系。
(2)凸显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其思想发展的过程。
在人物通讯中,无论写先进人物的事迹,还是写反面人物的罪恶行径、写普通小人物与命运的抗争的故事,目的是从这些事实中再现其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描述新闻人物的人生曲线。只有写出人,才能影响人。人们欣赏明星的才华,赞叹名人的智慧,羡慕幸运者的机遇,景仰伟人的功绩,但欣赏、赞叹和羡慕却很难打动人心,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与能力、机遇不同的是,人的心灵具有相似性,是易于沟通的。无论先进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他们的精神追求、人生哲学是现实社会中的一面面镜子,能够照出各色人的心灵,或激励斗志、陶冶情操,或警示心灵、启迪思路。因此,这种精神、思想情感是最容易感染他人、震动心灵的。
在人物通讯的采写过程中,既要下功夫去捕捉、挖掘典型事实,又不仅仅着眼于报道事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