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1997 年下半年,以金融风暴为特征的经济危机横扫整个东南亚及东亚各国,并对世界经济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次亚洲经济危机发生形式的独特性、打击经济发展的严重性与以往的经济危机相比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理论界大都从国家投机资本炒作的角度对其加以探讨,而本文将对这次亚洲经济危机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思考与启示进行探讨。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亚洲模式"的弊端,在落实经济长期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注重经济结构平衡,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防范金融风险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两方面的意义。主题鲜明,立论准确,架构新颖。 第一部分,亚洲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这次亚洲经济危机与二战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相比具有两点差异。一是二战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集中表现为生产过剩的危机和物价在危机发生时下跌的情况;而这次经济危机则集中表现为金融危机,在危机中物价是上涨的;二是二战前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破坏性小,在危机中汇率变化不剧烈,而这次危机的破坏性大,汇率也发生了巨幅下跌。国际投机资本利用一些东南亚国家中的管理漏洞发动突然袭击是引发全局动荡的突破口。 这次经济危机另一个特点是,危机大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中。虽然危机的打击很大,但是支持这些国家多年来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未改变。因此,只要这些国家能够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进行相应的政治、经济改革,作者认为上述国家将在2-3年内恢复经济发展能力。 第二部分,亚洲经济危机形成的原因 本文明确指出了这次东亚经济危机从本质上来说,是制度性和结构性危机,并从经济上和政治上两方面对这次亚洲经济危机进行了全面考察,作者认为经济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经济过热、坏帐攀高、国际收支失衡是经济危机形成的直接原因;汇率政策缺乏弹性难以适应客观需要是经济危机的主观原因;过早的开放资本市场,失去了对金融市场的调控能力是经济危机的内在原因;对举债风险缺乏警惕是引发经济危机的客观原因;普遍缺乏风险防范措施,债务管理法规不健全也是引发这次亚洲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商不分,政治不透明,官员腐败,缺乏民主监督是这次亚洲经济危机形成的政治原因。这些政治原因在不同国家的表现也不相同。官商不分,暗箱交易和官员腐败是韩国金融危机的致命病灶;集中全部金融隐患于一身的家族式垄断经营则是印尼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力求观点明确,数据准确,论证有力。 第三部分,经济危机正反经验对我国经济危机发展的思考和启示 通过对"亚洲模式"正反经验的深层思考,本文首次提出以下规律:一个国家民主和法制的发达程度与其抵御金融风暴的能力成正比,与金融风暴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成反比。市场经济是平等的经济、多元的经济、竞争的经济,同时又是法制的经济、道德的经济、公平的经济。没有民主与监督就不可能有发达的市场经济。新加坡、香港、台湾三个国家和地区在抵御这次金融危机中成功的经济,再一次证明了发展中国家在建设经济的进程中,只有遵循市场规律的要求,推动政治、经济改革的均衡发展,才是保证市场经济建设成功的唯一正确途径。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次亚洲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启示是,在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强调强化落实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目标的自觉性,明确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是我国有效抵御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在具体做法上,本文提出了: 实行稳定汇率的政策是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我国社会安定的必要条件,是稳定经济政策的需要;稳定汇率有利于继续实现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全面论证了,在当前,稳定人民汇率是我国的最佳政策选择。同时在明确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本文又论述了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综合平衡的重要性。充分就业、物价稳定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国家经济综合平衡是我国经济正常流转的条件。只有做到公式:储蓄+财政收入+进口=投资+财政支出+出口的成立,国民经济才有可能正常运行。因此,综合平衡不是单项平衡,而是具有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双重意义的平衡。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平衡的状况,本文又明确提出,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拉大,不利于我国经济稳定和经济均衡发展,也不利于我国可靠发展目标的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基本人权和本质特征。它既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法律制度的实现形式。因此,我国应该吸取亚洲经济危机的教训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金融制度,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定金融和外贸管理措施,加速建立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制定防范金融危机的长期战略和对策。 这次亚洲经济危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仅对亚洲国家而且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对那些先走向市场经济的国家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在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在结合本国情况的同时,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建立市场经济是一项制度性、结构性、社会性的综合工程,既涉及到经济基础,又涉及到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既存在关联性,又存在不可替代性。任何强调所谓"特殊化"和"简单化"的谋略操作都只能带来负面恶果。本文作者没有停留在对亚洲经济危机的简单评价上,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创造性研究,提出了危机产生原因的新观点,并总结出相关规律。同时还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有关对策和建议。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无比优越性的社会制度。但在我国,它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脱胎而来,有经历了近30年的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因此在市场经济过渡中,必然会存在着新旧制度的磨察和不适。特别是由于我国政治法律制度不健全,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缺乏民主监督和权利制衡机制。这些已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产生了相当的负面效应。因此,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了"制度创新"的改革目标。只要我们沿着十五大指引的方向,以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我国的制度创新进行科学的综合攻关,就必将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果,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必将显示出它的无比优越性! 本文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文章不同于其他关于亚洲经济危机的文章,而是通过系统的考察,比较了本次经济危机与其他各次经济危机的区别及特有的表现形式。全面考察了经济危机发生的经济原因和政治原因,并对"亚洲模式"进行了深层思考,提出了亚洲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考虑全面,理论系统、深入;其次,本文在研究亚洲经济危机时,提出了民主法制与发生危机之间的规律,社会公平的内涵等新的理论观点。特别是,作者提出了这次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与深层原因,并强调了长期发展目标的重要性。观点新颖,立论鲜明、有力;最后,本文就我国如何加强金融监管和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可操作性强,有极高的实践意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