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51教育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成本
【答案】教育成本是指培养学生所耗费的社会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其货币表现为培养学生由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直接和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按不同标准,教育成本有不同分类:①社会平均成本和个别成本;②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③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④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⑤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⑥生均年教育成本和生均全期教育成本;⑦教育要素成本、教育工资成本、教育边际成本、教育单项成本、教育精神成本等。从成本核算角度,有不同计算公式:教育成本=教育社会成本+教育个人成本;教育成本=教育直接成本+教育间接成本;教育成本=教育固定成本+教育变动成本。研究教育成本,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和分析,有助于教育部门提高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教育和学校管理水平,有助于教育计划和学校计划的编制,教育经费的合理负担等。
2. 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答案】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是指社会教育资源在各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和学校之间的分配方式。是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资源的配置目标:①配置合理,即按一定比例将教育资源分到各级各类教育中,以促使教育结构合理化,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②配置有效,教育资源的稀缺决定教育资源的分配必须体现效率,以最少的教育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教育产出。教育资源配置包括学校资源的配置和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配置。前者为教育微观层次的个量资源配置,以效率为主要目标,后者为教育宏观层次的总量配置,以合理为主要目标。宏观配置是微观配置的条件,微观配置是宏观配置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有计划(或行政)和市场两种,一者应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有机结合起来。其选择,一受经济领域资源配置方式的影响,教育最终由经济决定;二要考虑教育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其中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是在法律约束下,采用计划行政配置方式,对非义务教育尤其职业技术和高等教育,市场配置方式有较大的作用。
3. 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
【答案】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是指教育费用在不同主体之间合理分担并实现补偿的机制。其实质是教育费用由谁承担,怎样承担,即各部门及利益相关者分配的比例问题。教育成本分担与教育成本补偿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教育成本分担主要指中央及各地方政府根据各自的财力状况、高校的实际情况对教育费用进行合理分担;而教育成本补偿则是由教育的受益各方根据各自收益多寡及支付能力大小对教育费用进行补偿。但二者所表达含义的内在性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相同的,即对教育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支出,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给予补偿,以满足教育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需要。
4. 教育规模经济
【答案】教育规模经济是指教育机构达到一定规模时,在资源利用效率上的提高。学校达到一定规模时,学校教师数、在校学生数和各项物质设备数的配置合理,将使培养学生的单位成本比其他规模的同类学校低,实现规模经济,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优。教育资源的整体性及不可分性使学校规模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则造成:①大量增加教学、生活服务设施;②师生之间接触机会减少;③学校行政管理规模过大,沟通及协调困难,行政人员服务支出增加,从而降低教育投资效率。规模过小,为保证教育质量,仍须开齐课程,配齐各科教师及相应的实验设备,教师和实验设施因学生人数太少而得不到充分利用,使教育投资效率降低。教师、教育
设施和学生的适度规模是形成教育规模经济的重要条件。学校的适度规模因学校级别、类别而异。
5. 学校产品经营
【答案】学校产品经营是指学校按照教育市场需求,以其拥有的或所控制的经济资源为基础,以培养出能够满足教育市场需求的教育产品为基本手段,以教育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来获取效率和效益的经营活动。学校产品经营是学校经营的基本模式,提供产品是学校的基本功能。学校经营中的产品即教育产品,是指学校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教育成果,其形态可以是不同规格的学生,也可以为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学校产品经营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学校产品经营的基础是学校资产;②现有的学校资产在学校经营中一般是非交换对象;③学校产品经营的核心是根据教育市场需求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决定培养什么、培养多少、如何培养;④教育投入活动主要围绕强化教育产品的开发对学校资产的需求来进行。学校产品经营的运作模式主要有教育产品开发、教育市场开发、学校品牌开发等。
6. 机会成本
【答案】机会成本亦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营决策中,以未选择方案所丧失的利益为尺度
来评价被选择方案的一种假定性的成本。采纳某一方案的机会成本,即被放弃方案所牺牲的利益。
在教育领域,也存在机会成本。“教育机会成本”广义上指“教育间接成本”;狭义上主要指学生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后而放弃的就业收入。其大小与行业或职业报酬(或待遇)、同龄人口就业率等直接相关。
7.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答案】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指国民收入分配按其最终使用性质划分的积累资金与消费资金的比重及其内部构成,还包括按社会各阶层及社会集团划分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即它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
8. 教育经济效率
【答案】宏观上的教育经济效率是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即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
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微观的教育经济效率是指某教育单位或者学校,其教育事业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的利用效率,或称教育投资利用效率,即每一定量的教育投资所能培养学生的数量。确定这种教育投资使用效率,一般是在假定教育质量相同条件下考察的,如年生均教育费用、年万元培养学生人数、毕业生教育成本等。教育经济效率构成,包括财力利用
效率构成(个人消费的部分和公用消费的部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构成、物力资源利用效率构成。
二、简答题
9. 教育产权和企业产权有哪些区别?
【答案】教育产权是教育范畴内的经济学概念,是指拥有举办教育机构财产的权利,即人们围绕着教育财产所结成的权利关系。教育产权与企业产权的区别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权运营追求目标不同。企业产权界定、分解和运营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经济利润最大化;教育产权界定、分解和运营其有较强的外在性,其追求的价值目标具有多元性,除经济目标外,还有其他外溢目标,如社会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等。
(2)产权重组的方式不同。公立学校进行产权重组的方式与国有企业不同。公立学校产权终极所有权属于国家,其产权重组方式可采用融资方式,例如学校可与其他经济组织联合、合作办学,但一般情况下不可出卖和转让。同时学校财产还具有整体不可分割性。私立学校的产权重组则一般可以借鉴企业产权重组方式。
(3)产权的稳定和持续性程度不同。学校财产的价值目标具有多样性,经营学校具有较为复杂的社会因素,它必须考虑生源、区域文化背景等,在一定意义上学校经营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加之学校效益的滞后性。迟效性。长效性等特征,很难在短期内对学校效益做出判断,所以必须保持学校产权的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
(4)产权结构不同。公立学校是一种非营利性组织,其财产所有权结构一般不是私人或私人合伙所有,其产权结构更多地为国家或集体所有,而企业特别是私人企业、合资企业的产权结构则更多表现为私人或混合私人所有。
10.简述教育投资变动的一般趋势。
【答案】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或者说是指用于教育、训练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智力水平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其变动的一般趋势是:
(1)教育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不断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増加,我们的教育发展应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教育投资也应该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而增加。
(2)教育投资超前增长。这是说教育投资的增长应该快于经济的增长,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教育是提升经济发展的杠杆,教育投资更应该快于经济的发展。
(3)教育投资超前增长的幅度逐渐减缓,并趋于同步增长。当经济发展逐渐减缓的时候,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