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理工大学理学院952经济学综合(含微观与宏观)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论述题
1. 说明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答案】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考察是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并结合长期劳动合同的交错性质来说明的,如图所示。
图 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假定经济起初位于总需求曲线AD 0和新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ASS 的交点上,这时价格水平为P 0,实际收入为y*。假定经济受到总需求冲击,如:全球经济的萎缩使净出口需求减少、增税、政府支出的减少等,反映在总需求曲线上,则是总需求曲线从AD 0向左移至AD 1。
A 现在假定劳动市场的工资合同为期3年,且每年都有合同数的1/3数量的合同需要重新签订。按照新凯恩斯主义理论,当总需求曲线移到AD 1从后,实际收入下降到Y 1,价格水平下降到君,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一批劳动合同被重新签订时为止。当第一批占总数1/3的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时,劳动供求双方达成了较低的货币工资协议,较低的货币工资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到AS 1,这时价格水平下降到P 2,实际收入增加到Y 2。到了需求冲击后的第2年,当第一批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时,劳动供求双方又达成了较低的货币工资协议,较低的货币工资又使短期总供给曲线进一步向右移动到AS 2,相应的,价格水平下降到P 3,收入增加到Y 3。类似的,到了第三批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时,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到AS 3,这时,价格水平下降到P 4,而收入则恢复到了总需求冲击前的充分就业水平y*。
按照上述分析,在新凯恩斯主义看来,整个经济经历了3年左右的衰退。这便是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所作的解释。
2. 为什么说如果消费者遵循持久收入假说且能够进行理性预期,消费的变动就是不可预测的?
【答案】当消费者遵循持久收入假说且能够进行理性预期,消费的变动就是不可预测的。原因分析如下:
持久收入假说暗示消费者努力使各期的消费平滑化,所以当前的消费取决于对一生中收入的预期。在任何一个时点上,消费者根据现在对一生收入的预期选择消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得到修正其预期的消息,所以会改变自己的消费。如果消费者有理性预期,能最优地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那么,他们应该只对那些完全未预期到的事件感到意外。因此,他们消费的变动也应该是无法预测的。
3. 说明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
,这一概念最先在芬·基德兰德(F.E.Kydland )与爱德华·普雷斯科特【答案】“时间不一致性’
(E.C.Prescott )于1977年合写的《宁要单一规则,不要相机抉择:最优计划的不一致性》一文中提出。简单地说就是,决策者(政府)开始实施一项最优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下一阶段会出现使决策者改变计划的动机,即今天的决策不再适合明天了,这就出现了时间的不一致性。特别地,有时决策者能够通过前后小一致把事情做得更好。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指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并不是一个针对自然的博弈,而是一个多方理性当事人参与的动态博弈。其中公众是具有理性预期的最优化者,同样,政府也是一个有目标和偏好的最优化者。于是,在; 时间,政府出台一个最优政策并被公众相信,在t+n期重新最优化时,政府会发现背弃原来的承诺或在原先宣布的政策上动点手脚对政府更有利。于是事先和事后的最优化之间存在了不一致,即动态时间不一致。由此,政府干预经济的相机抉择的政策由于时间不一致的存在而在实施过程中不一定会导致社会目标函数最人化。
二、计算题
4. 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0.8YD ,净税收即总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金额t n =50,投资i=60,政府购买性支出g=50,净出口即出口减进口以后的余额为nx=50-0.05y,试求:(1}均衡收入; (2)在均衡收入水平上的净出口余额; (3)投资乘数; (4)投资从60增至7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5)当净出口从【答案】(1)可支配收入:变为,则消费函数为:
c=30+0.8yd =30+0.8(y-50)=0.8y-10
根据四部门收入支出模型y=c+i+g+nx,将消费函数、投资函数、政府支出函数及净出口函数代入方程式可得:
解得:均衡收入y=600。
(2)净出口余额
(3)投资乘数 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4)投资从60增至70时,将消费函数、新的投资函数、政府支出函数及净出口函数代入方
程式可得:
解得:新的均衡收入y=640。 此时净出口余额
及新的净出口函数代入方程式可得: 。 (5)当净出口从nx=50-0.05y变为nx=40-0.05y时,将消费函数、投资函数、政府支出函数
y=0.8y-10+60+50+(40-0.05y )
解得:新的均衡收入y=560。
此时净出口余额nx=40-0.05y=40-0.05×560=12。
5. 某一经济社会生产六种产品,它们在1998年和2001年的产量、价格如下:
求:(1)1998年和2001年的名义GNP 。
(2)以1998年为基期,2001年的实际GNP 。
2001年价格比1998年价格上涨了多少?2001年相对1998(3)计算2001年的GNP 折算指数,
年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答案】(1)1998年的名义GNP 为:
1.5×25+7.5×50+6×40+5×30+2×60
=37.5+375+240+150+120
=922.5(美元)
2001年的名义GNP 为:
1.68×30+8.35×60+7.2×50+5.5×35+2.5×70
=50.4+501+360+192.5+175
=1278.9(美元)
(2)以1998年为基期,2001年的实际GNP 为:
1.5×30+7.5×60+6×50+5×35+2×70
=45+450+300+175+140
=1110(美元)
(3)以1998年为基期,2001年的GNP 折算指数为:
GDP 折算(平减)指数=
可见,物价水平上涨了15%,即2001年相对1998年的通货膨胀率为15%。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