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991西方经济学之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991西方经济学之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7年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991西方经济学之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 12 2017年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991西方经济学之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 21 2017年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991西方经济学之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 29 2017年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991西方经济学之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 40

一、判断题

1. 若其他条件不变,日元对美元升值,将导致美国增加对日本商品的进口,减少对日本商品的出口。( )

【答案】F

【解析】若日元对美元升值,日本商品相对于美国的商品变得更加昂贵,即来自日本的商品价格相对上涨,因此会导致美国减少对日本商品的进口,增加对日本商品的出口。

2. 与政策相关的“时间不一致性”是指当政者宣布政策的目的在于欺骗公众,以达到自己的党派利益。( )

【答案】F

【解析】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其目的在于欺骗公众,以优化公众利益。

3. 在IS-LM 模型中,IS 方程中的利率与LM 方程中的利率都是指名义利率。

【答案】F

【解析】在IS 方程中的利率是实际利率,因为决定投资的是实际利率,在LM 方程中的利率是名义利率,因为名义利率与货币供给与需求相联系。

4. 汇率贬值就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上升了。

【答案】T

【解析】汇率贬值说明本国货币不值钱了,一单位的本国货币只能兑换到比以前更少的外国货币了。这说明外国货币相对于本国货币变得贵了,即一单位的外国货币可能换到更多的本国货币。因此汇率贬值就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上升了。

5. 只有不存在任何失业时,经济才实现了充分就业。( )

【答案】F

【解析】充分就业并非完全就业,而是指失业率保持在自然失业率(通常维持在4%-}-6%的水平)水平上的一种就业状态。此时,非自愿失业己经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范围内。

二、选择题

6. 假定你的永久性收入是过去5年收入的平均,你总是消费掉你永久性收入的90%。假如你过去5年的第年收入为20000元,以后每年增加1000元。你当前的消费是多少? ( )

A.22500兀

B.21600元

C.20250元

D.19800兀

【答案】D

【解析】前五年的总收入(是一个等差数列):

每年的收入为22000元,从而当前消费为22000×90%=19800(元)。

7. 通过分散投资能够消除( )。

A. 非系统性风险

B. 系统性风险

C. 总风险

D. 金融风险

【答案】A

【解析】从理论上讲,一个证券组合只要包含了足够多的相关关系弱的证券,就完全有可能消除所有的风险,但是在现实的证券市场上,各证券收益率的正相关程度很高,因为各证券的收

,因此,分散投资可以消除证券益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同一因素影响(如经济周期、利率的变化等)

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但是并不能消除系统性风险。

8. 信贷配给的存在意味着( )。

A. 在现行利率水平下一些企业不能借款

B. 投资不仅受到利率水平的影响,而且还受企业的留存收益的影响

C. 中央银行不仅可以通过利率,而且还可以通过信贷管制来影响投资

D. 以上都正确。

【答案】D

【解析】信贷配给的存在使得借贷变得更加困难,借贷不再是由货币市场自由决定,因而在

,还有企业现行利率水平下,导致部分企业无法借贷,从而企业的投资不仅考虑利率(可贷资金)

留存收益(自有资金)。在信贷配给下,中央银行除了利率还可以通过信贷管制来影响投资的规模和投资的方向。

9. IS 曲线和LM 曲线的交点意味着产品市场( )。

A. 均衡而货币市场非均衡

B. 和货币市场均非均衡

C. 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则平均(元)

D. 处于充分就业均衡

【答案】C

【解析】IS 曲线表示产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两者的交点当然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点。

10.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出现了严重的滞胀,滞胀是指( )。

A 实际总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同时提高

B. 实际总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同时降低

C. 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伴随着实际总产出和就业率的降低

D. 通货膨胀率的下降伴随着实际总产出和就业率的增加

【答案】C

【解析】滞涨是指经济停滞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的经济现象,其表现为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伴随着实际总产出和就业率的降低。

三、名词解释

11.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答案】由于政府支出中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所产生的效果都比一般自发性支出所能产生的效果要小,因此对于剧烈的经济波动,各种自动稳定器作用有限。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经济方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 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利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也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政策时滞。从认识到总需求的变化到各种乘数发挥作用,都需要时间; ②挤出效应问题; ③政治阻力; ④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一方面乘数大小难以确定; 另一方面政府必须预测总需求水平通过财政政策作用达到预定日标究竟需要多少时间,而在这一段时间内总需求特别是投资可能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而这就可能导致决策失误。

12.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

【答案】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收入和消费之问存在着一条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因此,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作为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之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被凯恩斯用来分析造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 MPS)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