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叙事风格和作者意识—苏珊•桑塔格短篇小说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

关键词:作者意识/个人型叙事声音/作者型叙事声音/集体型叙事声音/叙述视角

  摘要

苏珊•桑塔格是美国当代重要作家,被予为“美国公众的良心”,其文章涉及内容广泛,主要触及到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比如如何构建中西方文化差异,二战后尤其当代美国青年一代(尤其是女性同胞)的思想意识,以及如何看待疾病患者(尤其爱滋病患者)等等社会问题。因此桑塔格的作品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意识差异及翻译引进不足等种种原因,桑塔格的作品尤其是她的短篇小说在中国大陆研究的还很少。而在她的代表性短篇小说《中国旅行计划》,《美国魂》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中,桑塔格对女性主义叙事学中的叙事声音,叙事视角等各种叙事技巧进行了创造性实验,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的各种意识形态:她对如何构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关注,她代表二战后美国青年一代尤其是女性同胞及疾病患者尤其爱滋病患者集体说话的愿望,以及她作为当代美国女性作家对作者地位和叙事权威的渴求。因此,不了解桑塔格短篇小说中对女性主义学家苏珊•兰瑟所区分的三种叙事声音,“双重视角”及“多重聚焦”等独特叙事手法的巧妙运用,我们就很难理解她的作品以及她所代表的美国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及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以女性主义叙事学家苏珊•兰瑟发表于1981年的专著《叙事行为:小说中的视角》为标志,女性主义叙事学在西方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国内学者对这一理论的引进及阐述却刚刚起步,以北京大学申丹教授为领军人物的学者在最近几年发表了为数不多的学术论文及一本理论专著《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书中有一章内容对女性主义叙事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因此,本篇论文第一章将对女性主义叙事学进行简单回顾总结:女性主义叙事学是叙事学和女性主义批评相结合的方法论,但其最重要的是女性主义叙事学是对传统叙事学及女性主义的批判性的继承和借鉴,女性主义叙事学对文本的研究最终都归结于作者意识与叙述权威(作者权威,话语权威)。女性主义叙事学中的关键词“叙述声音” 和“叙述视角”等叙事风格都体现的作者的叙述权威。对女性主义叙事学中所区分的“个人型叙事”, “作者型叙事”和“集体型叙事”三种叙事声音的创作和利用可谓桑塔格在这些短篇小说中最为成功的叙事技巧。本文第二章致力于分析展示女性主义叙事学家兰瑟所定义的三种声音在桑塔格三篇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中的体现:《中国旅行计划》中“我”的声音属于“个人型”叙述,《美国魂》中的全知叙事者属于“作者型”叙述,而《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中二十六个叙事者的声音属于“集体型”叙述,这三种声音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观点愿望,也反映了桑塔格的作者意识 — 整个社会包括女性作家应积极行动构建中西方文化的桥梁,关注战后美国青年一代(尤其是女性同胞)并促进疾病患者和常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及信任。桑塔格对三种声音有效而又充分的利用一方面为文本赢得了恰如其分的叙事声音的功效和特点,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她代表美国知识分子尤其是女性作家说话的立场,以及她争取作者地位,叙事权威,女性政治及话语权等等方面的要求。本文第三章讨论女性主义叙事学中的“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体现,对小说中主要叙事者的叙事视角的分析表明视角也相应地体现了桑塔格的作者意识:《中国旅行计划》中“我”在叙事过程中采用的“双重视角”使其叙事不仅逼真自然还同时具有一定的叙事权威。这样, 作为文本代言人的“我”以及其叙事能够更自然的表现桑塔格对搭建中西方文化桥梁的作者渴求。《美国魂》的全知叙事中的“多重聚焦”则有利于作者的人物刻画,因为人物自身的“内聚焦”更能展现其内心世界,并反映战争对美国社会年轻一代尤其对女性同胞巨大的创伤及影响。通过对《中国旅行计划》中“我”在叙事过程中采用的“双重视角”和《美国魂》的全知叙事中的“多重聚焦”具体的分析阐释,本文作者将探寻“叙述视角”所展示的四种层面(措词,时空,心理,意识)如何体现叙述者的视角以及这四种层面如何体现桑塔格的作者意识。通过对桑塔格三篇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中“叙述声音”,“叙述视角”等各种叙事风格的分析,本文最后一部分得出结论认为通过对这三篇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叙事风格进行探索性的实验,桑塔格不仅在小说的主题上,也在其叙事上成功地表达了她的作者意识形态:她对如何构建中西方文化桥梁的关注,她代表战后美国青年一代(尤其是女性同胞)及疾病患者(尤其爱滋病患者)集体说话的愿望,以及她作为战后美国女性作家对作者地位,叙事权威,女性政治及话语权等等方面的渴求。笔者真诚地渴望,本文能对国内对桑塔格短篇小说的研究有所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