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840法理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自己不能作自己案件的法官”在英美法系有哪些涵义?

【答案】这句话体现了英美法系中,正当程序对“程序中立”的要求。

(1)程序中立,要求决定者或程序主持者具有中立性。

决定者在多数情况下是指解决纠纷的第三者或程序的指挥者。正当程序对于决定者最重要的要求则是“中立性”。古老的“自然正义”两项要义之一就是强调决定者的中立问题,在正式制度中它表现为回避权的设置。按照戈尔丁的标准,包括“与自身有关的人不应该是法官、结果中不应含纠纷解决者个人利益、纠纷解决者不应有支持或反对某一方的偏见”三个方面。此项要素的内容还包括决定者的选择(通常这同时意味着解决方式的确定)、资格认定等制度安排。

(2)程序中立强调决定者或程序指挥者不能有所偏倚,而且须让人看上去不会偏倚。

程序中立需要一系列制度的保证和配合,如决定者的资格认定和人身保障,程序中的职能分离,以及回避制度、分权制衡、公开听证等。

2. 如何认识人权体系的基本框架?

【答案】人权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自由权

基本自由权大致就是公民权和政治权利方面的基本人权。基本自由权是个庞大的权利体系,举其要者,其中所包括的权利项目有:①身心自由权。它是以人的生命、思想和行动自由为中心展开的权利,包括人格尊严权、生命权、精神自由权、人身自由权利、迁徙自由、公平受审权等。

②私生活自由权。包括婚姻自由权、私生活安宁权、通信自由权、住宅不受侵犯权、私人信息的受保护权等。

③公共生活自由权。它是以平等的政治参与权为中心展开的,包括选举权、表达自由、结社自由、罢工自由、游行示威的集会自由、参政权、知情权、监督权、抵抗权等。

④经济生活自由权。它是以财产和契约自由为中心展开的,包括财产自由权、交易自由、契约自由、职业自由、经营自由等。

(2)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①工作权

工作权是最基本的经济权利。它包含了一组权利。按照一般的划分,主要有如下方面:就业权、以公正就业为目标的权利、工作过程中的权利、工作者劳动权的保障性权利。

②享受适当生活水准的权利

该权利被认为是社会权利的核心,它可以包括如下具体的权利:获得适当食物的权利、获得适

当住房的权利、健康权、获得社会救济权。

③受教育权

教育权是最主要、最典型的一种文化权利。具体而言,受教育权包括:

a. 接受教育的请求权利。这包括:接受教育的公平机会权利; 个人有权获得基本(初等)教育的权利; 禁止各种类型的接受教育的歧视; 国家应当提供完整的教育体系,即提供初等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 学生对于教育的公平评价权利。

b. 接受教育的选择权。这包括:接受教育者选择是否接受教育、接受何种教育、自由选择教育的提供者等; 父母对于儿童教育的优先选择权; 儿童意见的受尊重权。

c. 受教育权的相关权利。这包括:建立和管理教育机构的自由; 学术自由; 高等教育的自治权; 传播知识的权利; 学生的人格尊严权等。

(3)特殊受益人的人权

这些受益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即由于某些自然或社会原因而使得其权利处于不利地位的特定群体。这些人群主要包括少数民族(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罪犯等。

特殊受益人的人权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少数者的权利;

②妇女的人权;

③儿童的权利。

(4)集体人权

它是指由个人所组成的群体或者团体所享有的人权。它主要包括的具体人权有:自决权、环境权、发展权、和平权和对自然资源和财富的权利等。

①自决权

人民或者民族自决权在20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逐步被接受为一项国际习惯法规则,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人权。

自决权有对内方面的政治自决和对外方面的民族自决,也包括了经济社会权利发展方面的自决,还涉及对于天然财富和资源的自由处置权等。

②发展权

发展权是最重要的集体权利之一。发展权是一项综合性的权利,是包含了个人权利的综合性权利。

发展权被认为是一项基本人权,是实现自由、进步、正义和创新的前提。

发展权甚至被视为最重要的一项人权,是第一项也是最后一项人权。

③环境权

环境权作为人权的身份还没有被任何有约束力的世界性的人权公约予以确认。

④自由处置天然财富和资源权

此项权利之行使理应唯民族利益是从。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剥夺一切民族的此项权利。

3. 试论法的作用的实质。

【答案】马克思主义法学彻底揭示出法的作用的实质。具体如下:

(1)法的作用是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影响社会生活的体现

法是统治阶级或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人们的行为,控制、变革或发展社会的工具,目的是建立和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或人民自己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进程。所以,法作用于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实质上是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在发挥作用,在影响社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法的作用是法的本质的外在表现。

(2)法的作用是国家权力运行过程的体现

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所以,国家权力是法的载体和支点,法是国家权力这一物质力量的意识形态化和制度化。法这一观念性的事物之所以能够对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起到调整和控制的作用,正是由于国家权力的运行,有国家权力作为其后盾。

(3)法的作用是社会生产方式自身力量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方式属于社会的经济基础。法与生产方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生产力一式对法的内容、形式和效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另一方面,在生产方式起决定作用的前提下,法对生产方式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法的这种反作用从根源上是生产方式决定作用的回弹,从结果上取决于生产方式的活力一一如果生产方式是先进的,合理的,富有生机的,则法能够有效地发挥对生产方式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相反,法虽然能够对它竖立其上的生产方式起到延缓瓦解的作用,但不能持久下去,最终将随着旧生产方式被新生产方式代替而走向灭亡。总之,法能否发挥立法者预期的作用,从根本上取决于法所反映的生产方式自身有无生命力,而非取决于立法者的主观愿望。

4. 思考法与原始习惯的区别。

【答案】法与原始习惯的区别在于:

(1)产生方式不同

原始习惯的产生和发展并不经由特殊的权力机关,而是人们在共同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从必然的和无数偶然的相互联系和关系中,逐渐地、自然而然地自发形成,并世代相传和演变下来的。

法律是由国家有意识地制定或认可的,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基于自己的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并出于维护和发展这种利益的目的而有意识地对原始习惯加以选择、确认或自觉创制的。

(2)体现本质不同

原始社会习惯体现氏族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反映人们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和平等关系。法反映社会统治集团的意志,维护掌握政权的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

(3)适用范围不同

原始习惯限于在由血缘关系所结成的本氏族、部落范围内生效,与地域无关,遵循“属人主义”原则。法按地域划分其适用范围,遵循“属地主义”原则。

(4)调整内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