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养老模式、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基于孤独感的中介效应检验

关键词:孤独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养老模式

  摘要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具有主观性、稳定性和整体性。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关注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探究养老方式、孤独感、社会支持等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进一步了解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满意度,对进一步发展养老事业、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
研究以有效样本为329名60岁以上老年人为被试,不同养老模式样本为:机构养老123人,居家养老103人,家庭养老有103人。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研究工具有:(1)孤独感量表;(2)社会支持量表;(3)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研究分析了养老模式、孤独感、社会支持以及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了四个变量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研究结论如下:
1、老年人孤独感水平总体较高,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2、孤独感、社会支持、养老模式以及主观幸福感在一些人口学变量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3、不同养老模式的老年人在孤独感、社会支持以及主观幸福感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机构养老者孤独感水平显著高于居家养老者;家庭养老者的社会支持水平最高;而机构养老者的正性体验显著高于居家养老者。
4、老年人的孤独感与社会支持、正性情感、正性体验以及SWB总分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情感、消极体验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消极情感和消极体验呈显著负相关。
5、老年人养老模式、孤独感、社会支持以及主观幸福感之间存着一定的关系。其中,孤独感可作为中介变量,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而养老模式可作为调节变量,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6、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能够被老年人广泛认可和接受,但其自身也具有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由于现阶段我国社会养老事业发展的滞后性,机构养老并非养老模式的主流,但对于无法实现家庭或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来说意义重大。因此,应在充分尊重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前提下,以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为主,以机构养老为重要补足,依托社区及社会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共同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