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音乐学院专业理论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论刘天华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贡献。
【答案】刘天华(1895-1932,自幼喜好音乐,后随其兄著名文学家刘半农赴上海进一步学习音乐,1915年在母校常州中学任教时,对民间音乐产生深厚兴趣,此后遍访名师学习民族乐器演奏。同时开始民族器乐曲的创作。1922年被聘为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国乐导师。在他的倡议和组织下1927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以进行民乐改革为宗旨的“国乐改进社”,与此同时,他还在二胡、琵琶音乐创作和演奏,以及乐器改革,传统音乐记谱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刘天华一生创作了十首一胡独奏曲和三首琵琶曲,以及几十首一胡、琵琶练习曲,丝竹合奏的作品,尤以十首二胡曲流传最广,为《悲歌》《良宵》、《月夜》、《病中吟》、《空山鸟语》、《光明行》、《烛影摇红》、《独弦操》、《苦闷之讴》、《闲居吟》,有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
①刘天华的一胡不仅保持了传统一胡的音乐的特色,而且还在演奏技法、创作思维上大胆借鉴了西方乐器和西方音乐的创作手法,从而提高了二胡的艺术表现力。给传统的二胡音乐带来了新的风格和时代气息。
②他的二胡琵琶练习曲是参考了西方的钢琴、小提琴的教学经验编写的,从而改变了民族乐器口传心授的旧教学方法,使之纳入专业音乐教育的轨道。
③在二胡教学上,他培养了许多二胡演奏名家。形成我国第一个独具风格的二胡学派。
④除对二胡乐器进行改进外,还对记谱法,定弦法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改进了过去工尺谱缺乏明确节奏的缺点,并开创了运用五线谱来记载民族乐曲和戏曲音乐的试验。
⑤为推广二胡音乐,他多次在音乐会上演奏二胡,并灌录唱片,在其多方面努力下,终于使历来作为伴奏、合奏乐器的二胡,以其高超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而成为现代民族器乐中重要的独奏乐器。
刘天华种种的努力实践,使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开创了一条创新意义的新路,为我国民族器乐在整个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表演事业中争得了一席不容忽视的地位,为我国民族的发展开启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新篇章。
2. 我国清代戏曲的四大声腔有哪些?
【答案】昆腔、高腔(弋阳腔)、梆子腔、皮黄腔。
3. 从中国现代音乐发展历程看新歌剧《白毛女》的诞生。
【答案】(1)新歌剧的概念
新歌剧是“五四”以来逐渐发展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了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戏剧形式。借鉴西洋歌剧,又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
(2)《白毛女》的艺术成就
《白毛女》由鲁迅艺术学院于1943年集体创作。它根据民间流传的《白毛仙姑》的故事改编,深刻地表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农村的基本矛盾,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深刻主题。其音乐创作成就主要有:
①准确而成功地以音乐塑造人物形象。作曲家们通过音乐来具体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使其性格化、戏剧化,并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赋予音乐强烈的戏剧性,使人物性格得到多层次展示。
②广泛吸收民间音调作为主要人物主导主题的音调基础。如喜儿的主题音调是以河北民歌《小白菜》作为基础写作的,杨白劳的主题音调则是以山西民歌《捡麦根》为基础创作的。
③有意识地借鉴吸收戏曲音乐的素材与手法,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例如,喜儿的唱段中运用了秦腔以及河北梆子的音调特点,表现了由悲到愤、由愤到恨的情感变化。
④大胆而又谨慎地借鉴了西洋歌剧经验。剧中尝试运用了独唱、伴唱、重唱合唱的形式,运用了和声、复调等多声部音乐手法,乐队方面使用了中西乐器的混合编制。
1945年《白毛女》成功演出,成为中国新歌剧成型的标志,为后来新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4. 刘天华对二胡艺术发展作出了哪些卞要贡献?
【答案】刘天华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创立专业二胡学派的奠基人,为二胡在高等学府争得了一席之地。其次,他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运用民族音乐创作技法规律,而义善于吸取西洋音乐进步因素的专业民族器乐作曲家和革新家。
二、论述题
5. 简评左翼文艺运动产生的条件和历史意义。
【答案】(1)条件
①1927年“四·一二事变”使革命运动全面退却。
②城市文化生活发生剧变,国民党发动“军事”和“文化”的两个“围剿”。
③鸳鸯蝴蝶派文学重新抬头,外国歌舞电影大量进口,各种歌舞团体应运而生,娱乐性歌舞音乐迷漫全国各大中城市。④文化工作者被迫从斗争前线撤退,文艺思想战线出现一时的迷茫混乱。
(2)历史意义
①许多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受到社会舆论的支持,产生了极其广泛的群众影响。
②左翼音乐的传播,有力抵制了当时泛滥成灾的商业性庸俗歌舞音乐。
6. 简述国统区音乐生活的主要特点。
【答案】(1)“孤岛”时期上海只有少数音乐家坚持进行“孤岛”音乐活动,少数音乐家在“租界”内坚持办学,少数音乐队坚持演出活动,娱乐场所比较繁荣。
(2)“大后方”抗日文艺运动的发展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阻碍,但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支
持下公开出版了音乐刊物,建立了音乐团队,并进行抗日文艺宣传和演出。
(3)在大、中城市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反饥饿、反内战”的进步音乐活动,在蓬勃高涨的各地学生运动中,进步歌咏活动团结当地的进步群众起了不小的宣传鼓动作用。演唱民歌逐渐形成为一种新的风尚。
(4)全国各地的许多音乐工作者随着政府机关、学校团体撤退到西南“大后方”,这些地区的专业音乐教育事业得到发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