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723中国史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北戴河会议
【答案】北戴河会议是指1958年8月在河北省北戴河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讨论了1959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工农业生产和农村人民公社、商业工作、教育方针、加强民兵工作等问题。会议还讨论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在全国农村普遍建
立人民公社。北戴河会议结束后,全国范围内很快形成了全民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
2. 宁汉合流
【答案】1927年9月,武汉国民党政府与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合组,由于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反共,消除了与蒋介石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统一完成。
3.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答案】“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是陈云在中共八大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陈云这个设想,不仅突破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而且涉及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合法存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问题,对当时经济体制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4. 粮食统购统销
【答案】粮食统购统销是指建国初期对有关国计民生的商品实行有计划的统一收购和统一供应的政策。为了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解决人民生活和国
1953家建设所需的最重要物资的供求矛盾,国家决定对粮、棉、油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年10月首先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即对农民中的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市居民和农村缺粮户实行粮食定量配售,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这一政策对保障城乡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稳定市场物价,促进三大改造,起了积极作用。
5. “一化三改”
【答案】“一化三改”是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简称。“一化”即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因此,也称“一体两翼”。这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6. 法币政策
【答案】法币政策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以法定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币制改革。主要内容有:①以中央、中国、交通(1936年又加入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 ②禁止白银流通,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各金; ③规定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英币1先令2.5便士,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改革对于制止大量白银外流,扭转金融紧缩及工商不振的状况,曾起过积极作用。但由于最初英国推动施行,改革使中国成为英镑集团的附庸。
7. 整风运动
【答案】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活动。整风运动主要包括1942年、1950年、1957年三次整风运动,其中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最为著名。1941年前后,由于日寇的“扫荡”和国民党的包围封锁,敌后解放区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局面,历史上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尚未清醒,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长期存在。为克服困难,1942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全党范围内的整风运动。此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党内的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通过“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完成批判和纠正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树立和发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思想作风的根本任务。通过此次整风运动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中国共产党“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8. 八一宣言
【答案】八一宣言是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央苏维埃政府名义于1935年8月1日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的通称。宣言指出: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和国民政府加紧卖国的情况下,亡国灭种的大祸追在眉睫。中国共产党再一次向全国人民呼吁,无论各党派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或利害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都应该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宣言最后号召全民总动员,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粮的出粮,有力的出力,有专门技能的贡献专门技能,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9. 《双十宣言》
【答案】在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动革命形势的
发展,向全国人民宣布自己的基本政策,于1947年10月10日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即《双十宣言》。宣言分析了战争形势,正式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宣布了人民解放军的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基本政策,包括没收官僚资本,发展民族工商业,改善人民生活; 打倒蒋介石的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各少数民族有平等自治的权利; 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同外国订立平等互愿通商友好条约; 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等。《双十宣言》适应了新形势,并对正在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斗争的人民,起了很大的动员和鼓舞作用,给全国人民指出了彻底解放全中国的总目标。
10.军统
【答案】军统是国民党重要的特务组织,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前身是中国国民党党团组织“复兴社”下属的“特务处”。1938年8月成立,主要负责人为戴笠。其特下人员分布到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驻外使领馆,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反共反人民的特务活动。它在许多地方设有集中营、秘密监狱和看守所。在抗日战争期间也从事搜集敌方情报和对敌施行恐怖的活动。
二、论述题
11.简述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发生的背景、经过及其影响。(或者可问皖南事变发生的背景、经过及其影响)
【答案】(1)历史背景:
①日本为了早日结束侵华战争,实现南进目标,加紧了对国民党的诱降。
②同盟军与轴心国两方面的力量都想拉拢蒋介石,从国际形势上抬高了蒋介石集团的地位。 ③蒋介石对打击共产党的势方直没有死心,想趁国际形势对自己有利的时机发动反共高潮。 (2)经过:
①1940年7月,国民党提出了一个取消陕甘宁边区,限制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及作战区域的所谓“中央提示案”。此案的提出是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的先声。
②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在蒋介石的指使下,发出皓电,限令八路军新四军各部队于一个月内全部开到黄河以北,皓电的发出是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开始。11月9口,中共中央复佳电,坚决拒绝国民党要求八路军新四军限期撤到黄河以北的命令。但为了顾全大局,同意将皖南新四军部队移到长江以北。12月8日,国民党政府以何、白名义发出齐电,强令黄河以南八路军新四军于1941年1月底前全部撤至黄河以北。但蒋密令顾祝同若新四军至限期(12月31日)不北渡,应立即解决。在此情形下,将皖南军部迅速北移是正确的方针。但项英在“右倾”机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延误了北移时机。直到1941年1月初才在中央的严厉督促下转移。
③1941年1月4日晚,新四军军部及在皖南的部队9000多人从径县云岭出发。5日到达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和袭击。6日,顾祝同所属上官云相等部在蒋“一网打尽,生擒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