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82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82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题库(一) .... 2
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82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题库(二) .. 11
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82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题库(三) .. 22
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82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题库(四) .. 31
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82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题库(五) .. 40
一、简答题
1. 简述我国语文教育现代性追求的历史进程。
【答案】(1)中国社会的现代性为语文教育的现代性奠定了基础
自19世纪中叶前后,由于晚清王朝封闭的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中国被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格局之中,中国社会与文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分化,在政治、伦理道德、文化教育各个领域都表现出疏离传统的价值取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近代社会发生了转型,出现了现代性。这为我国教育的现代性奠定了基础。
(2)科举制度的废除有利于教育现代性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废除从根本上使我国教育现代性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获得了自身解放的力量。这一历史性变革不仅是语文教育现代性产生及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也是语文教育现代性的“非地域化”的重要标志。
(3)语文教育现代性的进一步发展
近代以来语言文学的变革,特别是晚清以来的白话文运动推动了语文现代性发展,诸如文字的通俗化、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平民化,将有利于语文教育的现代性的发展。
(4)新文学运动为语文教育现代性发展提供了大量鲜明而具有多样化反对封建主义,争取个性自由发展思想主题的文本,加快了现代性的步伐。
2. 什么是语文教育现代性?
【答案】(1)现代性的含义
①现代性涉及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和文化变迁的结构概念的现代性。现代性意味着一种历史意识,一种历史连续性的意识。
②现代性是作为社会历史范畴的现代性,它与科学和人类进步的启蒙规划密切相关。在这个规划中,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文化的自律性构成了变化的基础。
③现代性是作为文学一审美概念的现代性。它是一种与“新颖、变动、不断变化”相联系在一起的价值与概念。
(2)语文教育的现代性
语文教育作为课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现代性至少表现在两个层面:在教育层面,启蒙的现代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发现构成了两个最核心的现代性价值; 在学科层面,审美的现代性和科学是主导一个多世纪语文学科变革与发展最主要价值力量。
①启蒙的现代性
在中国,启蒙的现代性主要表现为对封建主义的“彻底解决”。它积极肯定现实生活,强调人格的独立、平等,崇尚个性的自由发展。在课程的内容取向上,从崇尚封建经典教育转向现实生
活的关怀就是这一现代价值的具体体现。
②学生主体性的现代性
我国真正确立这一核心理念是新文化运动之后,特别是杜威教育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影响。新学制中,语文课程纲要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
a. 强调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b.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实现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
c. 通过活动的力一式学习语文课程。
③审美的现代性
所谓美学的现代性是指与古典的崇高、绝对、永恒等美学标准相对应的一种新的审美观念。这种审美观念基于现实生活。它崇尚通俗、简洁、短暂、偶然以及瞬间即逝等新的观念。
④科学的现代性
科学的现代性在语文教育中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
a. 语文课程知识、结构及体系的逻辑化、系统化;
b. 语文教育中的科学方法;
c. 语文教育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理性精神。
3. 什么是语文校本课程? 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开发语文校本课程。
【答案】(1)语文校本课程的含义
语文校本课程是语文学科视野中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开发主体,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为适应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而开发的有学校个性特色的语文课程。
(2)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
语文小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包括:
①课程的选择
这一途径对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要求最低,也是目前采用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模块的选择,就课程资源而言主要是利用现有的语文教材。课程选择只要应当具备两个前提:教师具有选择权和有充足的选择空间。
②课程的改编
这一开发方式的重点在于“改编”,对教师课程开发能力要求较高,除了课程选择外,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选择好的选修模块进行因地制宜地改造,以更好的满足学生需求,即进行课程改编。课程改编利用的课程资源也主要是语文教材。课程改编涉及的因素包括:目的;
b. 内容选择;
c. 内容组织;
d. 学习经验;
e. 学习资料。
③课程的新编
a. 高中语文选修II 中各模块课程属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这正是课程标准预留给学校进行校
本课程开发的主阵地,由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自主开发,这部分课程是完全意义上的语文校本课程,这部分课程的开发也是完全意义上的课程开发,即课程新编。
b. 课程新编中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内容、课程计划、课程实施等各要素,均由当地有关部门组织力量或该学校教师自主完成开发任务。课程新编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无限的。
4. 试述语文课程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
【答案】(1)我国的学校教育目标
我国的学校教育目标包括德、智、体和美四个力一面。具体包括:
①德的教育目标
a. 政治品质发展目标;
b. 思想品质发展目标;
c. 道德品质发展目标;
d. 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目标。
②智的教育目标
a. 知识发展目标;
b. 能力发展目标;
c. 智力发展目标。
③体的教育目标
a. 体形体态发展目标;
b. 运动能力发展目标。
④美的教育目标
a. 审美知识发展目标;
b. 审美能力发展目标。
(2)语文课程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
在普通教育中,学校教育的教育目标渗透于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并通过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来共同实现的。因此,语文课程目标可以在整个人才培养总目标中找到相应的地位和正确的内涵。当然,由于各门课程的具体分工不同,每门课程在制订它的目标时总会呈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历次制订(或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都规定了明确的教学目的,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曾经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教学目的事实上均涵盖了德育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智力目标、美育目标等诸方面的内容。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教学目的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5. 联系教学实际,谈谈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答案】(1)文化性原则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
①语言文字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语言文字作为传递信息的基础工具。作为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