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36语言学基础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通假字

【答案】通假字是指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的语言现象。它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但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通假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它是正常的文言现象,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2. 古白话

【答案】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因此称之为“古白话”。

3. 叶音

【答案】叶音是指由于语音的变化和发展,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常常会发现不押韵,将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的现象。叶音说是在没有确凿根据的情况下,强改字音以求押韵和谐,并非探明了韵字的本音。其根本错误,就在于对古韵采取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而非历史的观点,不懂得语音是发展变化的。其后果,则是一个字可叶出许多的音,造成汉字读音的极大混乱。所以说叶音说是错误的。这一现象在南北朝时出现,到宋代朱熹的《诗集传》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4.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王案《七哀诗》)

【答案】遘:通“构”,构造,造成。

5.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答案】质:抵押。当时诸侯之间结盟,常常把自己的子孙交给对力一作抵押,以取得信任。

6.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

【答案】时:伺,窥探。

7. 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

【答案】殿:镇守。

集:成。(集事,即成事)

8. 老臣贱息舒棋,最少,不肖。

【答案】息:子。

9.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病末及死,吾子勉之。 ..

【答案】(1)即:动词,走向。

(2)勉:努力。

三、分析题

10.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和古今字现象,說明其本字或今字。

(1)逝將去汝,適彼樂土。

(2)夫離法者罪,而諸先生以文學取。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無所定。

(3)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己!

(4)“臣竊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孟嘗君小說。

【答案】(1)“逝”通“誓”,发誓。

(2)“离”通“罹”,触犯,遭受。

(3)“暴”是“曝”的古字。后写作“曝”,晒。

(4)“责”是“债”的古字,后写作“债”,债款。

11.请具体分析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l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

(2)君子远庖厨也。

(3)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

(4)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答案】(1)君:名词用作动词。行君道。

(2)远:使……远。

(3)“鼻大可小”的“小”和“小不可大也”的“大”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变小”、“使……变大”。

(4)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

(5)礼:名词用作动词。礼遇。

一、名词解释

1. 《康熙字典》

【答案】《康熙字典》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汉语辞典。由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及文渊阁大学十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担任主编,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康熙字典》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是古代汉语的学习者必备的工具书。

2. 《词诠》

【答案】《词诠》是近人杨树达著的一部虚词词典。按语法词类来分析各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包括虚词的通常用法及特殊用法。体例是每解一个虚词,先注音,次辩明其词类,再说明其意义和用法,然后列举书证。结合词类具体指明古汉语中虚词的语法作用,是虚词研究的发展。本书共收字五百以上。通俗易懂。本书是按注音字母音序编排的,并附有《部首目录》。

3. 读若

【答案】读若是古书注解中用于注音的术语,与“读如”相同。如《说文》:“哙,咽也。从口,会声。或读若快。”有时候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如《礼记·儒行》:“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4.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

【答案】兵:兵车。

5. 友直,友谅,友多闻。

【答案】诚信,诚实。

6.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答案】翫:习惯而不留心,等于说放松警惕。

7.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 ...

【答案】(1)亡:逃亡。

(2)竟:“境”的古字,后写作“境”,边境。

(3)反:“返”的古字,后写作“返”,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