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620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学校体育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预先考核

【答案】预先考核. 一般在学期初进行。以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和体育基础作为制定教学计划、措施和进行教学分组的客观依据,以便使教学工作符合学生实际,并与期末成绩相比,判断学生的进步程度。考核内容是大纲规定的主要教材,方法一般以测验为主,考核的成绩不作正式成绩计算。

2. 负荷量

【答案】负荷量是指身体练习对有机体刺激的数量特征,是指有效练习总的时间、总的次数、总的距离、总的重量等。

3. 大众体育

【答案】大众体育是指以适宜的身体活动和卫生措施为媒介,以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以全面发展青少年儿童身心为目标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校教育活动。

4. 心理训练

【答案】心理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有意识的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人特征实加影响,使他们学会在训练和比赛中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

5. 批评法

【答案】批评法是指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作出否定评价,用以克服和改正其缺点错误的一种教育方法。

6. 观察法

【答案】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条件下,根据预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计划,通过感官或一起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参考与考究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7.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答案】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是指在训练过程中,根据训练目标,训练对象的水平民主部加大运动负荷,在只能感负荷加大的趋势下,合理调整大、中、小负荷,提高人体机能,保证训练效果的良好积累

8. 班级体育锻炼

【答案】班级体育锻炼是指在课余时间,以班级或锻炼小组为单位,在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的领导和帮助下,由班体育委员和锻炼小组长主持会议进行的体育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

9. 巩固提高原则的理论依据是( )。

A. 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B. 运动条件反射建立和消退原理

C. 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

【答案】B

10.日本在( )年颁布的《日本教育改革基本方针》中明确指出:终身教育和终身体育是今后日本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基本方向: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入门期,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个阶段。

A.1985

B.1986

C.1987

D.1988

【答案】C

【解析】1987年,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发展和改革,日本颁布了《日本教育改革基本方针》,为当时的教育发展指出了方向。

11.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优秀行为作出肯定评价是一种( )。

A. 说服法

B. 榜样法

C. 表扬法

D. 评比法

【答案】C

12.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是经国务院批准,有关部门于( )年实施的。

A.1978

B.1990

C.1991

D.1995

【答案】B

13.衡量中小学体育教材的科学性,最主要的是看其是否能够( )。

A. 反映运动技术的最新科学成就

B. 提高运动成绩

C. 发展身体,増强体质

D. 体现民族性特点

【答案】C

14.课余体育竞赛的法规性文件是( )。

A. 竞赛计划

B. 竞赛制度

C. 进塞规程

D. 竞赛办法

【答案】C

15 ,.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机能活动能力的特点也不相同。少年儿童的机能活动能力一般( )。

A. 上升时间长而慢,最高阶段时间延续较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较高

B. 上升时间短而快,最高阶段时间延续较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较低

C. 上升时间长而慢,最高阶段时间延续较长,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较高

D. 上升时间短而快,最高阶段时间延续较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较高

【答案】B

16.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

A. 洛克

B. 卢梭

C. 斯宾塞

D. 裴斯泰洛齐

【答案】A

【解析】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洛克(1632〜1704年)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体育、智育做了明确的区分,并着眼于实际的锻炼。

17.为了培养团队精神,在体育教学中通常采用( )。

A. 同质分组

B. 兴趣分组

C. 异质分组

D. 友伴分组

【答案】B

【解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往往会根据学生的数量、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兴趣小组,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乐趣。 18.《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其他文化课不同,它属于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 )。

A. 实践类技能课程

B. 技能类提高课程

C. 实践类锻炼性课程

D. 技能类锻炼性课程

【答案】A

【解析】《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属于实践类技能性的课程。选择、开发和引进的教材内容应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三、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