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班级授课制的诞生,极大的促进了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同时,班级授课制的培养标准化、单一化也一直受到质疑。再加上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实践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体现在基础教育上,就是优质资源的稀缺不能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大部分优质的中学不断扩招,扩大班级规模,我国一部分学校存在的超过100人的超级大班,而大部分班级人数也在50-60人之间。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崛起,个性张扬,叛逆、追求自我,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也带来了挑战。
一个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包括:考勤管理、学习管理、宿舍管理、卫生管理等方面,在管理的过程中,上述任何一个方面都需要激励学生积极主动、自主,自觉、自发的参与!班主任要管理如此大规模的班级,就必须抓住班级管理的关键,才能让班级管理常规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激励措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激励,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让班级管理工作更加高效进行。
本文将从班级、班级管理和激励的基础理论入手,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以及优秀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班级管理经验和对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问卷调查,总结出具有实践意义的激励原则和措施。最终,让班主任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构建公平的班级氛围,调动班级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制定和完善班规,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奖励和惩罚相结合、树立榜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竞争。最终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