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33行政管理之行政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领导

【答案】行政领导是指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决策、指挥等的社会活动的总称。行政领导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领导活动,它具有一般领导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行政领导只是对“行政”的领导; ②从行政领导活动方式的特性上讲,行政领导的执行性,是它的明显特点; ③从行政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来看,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2. 立法权

【答案】立法权时立法主体依法行使的制定、认可、解释、补充、修改或废止规范性文件的权力,表现为调整各类社会关系的综合性权力体系。关于立法权限,现行宪法确立我国立法机制的框架;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制定法律;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力一性法规;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分别报上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部委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制定规章。

3. 行政领导权威

【答案】行政领导的权威是指建立在法律、正当程序或领导者人格魅力基础之上的可以对领导对象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指引效果的影响力。权威是领导权力和领导艺术的综合反映,对领导活动的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

4. 行政首长负责制与集体负责制

【答案】行政组织中法定最高决策权由行政首长一人行使的为首长负责制; 而法定最高决策权由委员会行使的则是集体负责制。

首长负责制的优点是事权集中,责任分明,指挥灵便,行动迅速,效率较高; 但由于权力集中于一人,容易造成行政首长的主观片面,独断专行,不易监督和制约。

集体负责制的优点是集思广益,相互监督,能够发挥群体作用,协调各力一利益和意见; 其缺点是决策和行动缓慢,权力分散,责任不明确,容易造成无人负责现象。

由此可见,首长负责制和集体负责制各有利弊,在行政组织管理中,应力求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点,克服其缺点,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

5. 定员定额

【答案】定员定额是编制基本支出的基本方法。定员指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业务量确定的机构人员的编制数,定额指各部门履行职能、开展业务工作所需的各项基本费用支出(包括人员和公用经费)的人均额度标准。因此,它们的预算实际上是一种公式预算,即根据固定的标准按特定的公式计算,该公式为:人员经费或公用经费=定额×定员。

二、简答题

6. 简述建设有中国特色行政管理的基础和原则。

【答案】(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的深厚基础主要有:

①行政管理的二重性。行政管理同生产管理以及其他管理一样,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或科学性和阶级性。

②丰富的历史遗产。中国古代丰富的政治和行政管理的历史遗产不仅是产生具有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的肥沃土壤,而其精华部分将被改造吸收而成为具有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的组成部分。③当代的行政实践。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一样丰富多彩,波澜壮阔,这是我国行政管理学理论创造的最坚实基础和取之不竭的源泉。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原则:

①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②紧密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行政体制改革。

③加强与相关学科的结合。

④强化创新意识,推动学科建设的创新进程。

7. 简述行政信息处理的基本环节。

【答案】行政信息是指反映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对象的状态发展与变化对行政主体有新意义的消息、情报。行政信息处理是信息管理诸要素综合作用的过程,是信息管理的具体体现。作为一种动态活动,它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1)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是信息处理过程的开端。要利用信息,必先获得信息。信息收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加工、传递的质量和数量。信息收集的程序可分为了个步骤:

①确定需要。信息收集是有日的的信息选择。客观存在的信息难计其数,各种意义、作用、时限和流速截然不同的信息相互混杂,交迭而至。信息的收集总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

②制定计划。收集之前,要根据所需信息的内容、范围和时限作出安排,明确步骤,并在数量、时间、种类上加以具体限定。

③组织实施。计划确定后,应组织人力与技术手段付诸实施。实施过程中,应对逐步收集到的信息作初步的分类整理,为以后的加工做好准备。

(2)信息加工信息加工方式有三个:

①分类。对无序相混的信息,按一定的标准如时间、空间、问题、事件等分类,并编制索引、目录,使之达到有序和规范。

②比较。对同类信息或连续的信息的比较,可为管理者对行政事务的历史、现状及趋向的分析获得客观依据。

③综合。不同时期、不同侧面的信息,经过综合处理,其效用会得到增强,并会由此产生具有新质的概念或结论。

(3)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既是加工过的信息向使用者的供给,又是直接使用信息的一种形式,如通过信息传递实施组织、控制与指挥。

①传递方式。行政信息的传递方式很多。按传递方向可分为单向与双向。单向传递包括下行传递和上行传递,其长处是速度快、时效强。双向传递中,所及双方既是信息传输者又是接收者,其长处是反馈及时,易形成对信息的一致理解。按传递手段可分为书面传递、口语传递与电讯传递、激光传递等。这些方式传递的量、速度、范围和条件各具不同要求,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②传递的要求及保障。行政信息的传递,不论其方式如何,都必须及时和准确,这是最根本和最高的要求。传递迟缓或失真,均会造成决策失误、组织失控与指挥失利。

(4)信息贮存

①贮存的意义:a. 贮存为信息的再用提供条件。信息使用不同于物资消耗,不会因使用而消失。许多信息有重复使用价值,贮存是信息保值,并为其再次使用创造条件; b. 贮存为信息新质的挖掘提供可能。由于信息价值的扩展规律,当信息贮存量不断扩充时,原有信息有的会潜生新质,形成再生性信息源,贮存使其充分开发成为可能:c. 贮存为信息档案价值的发挥提供前提。许多使用过的信息,记载着行政活动的历史,具有档案性质。它们是行政历史的客观凭证、行政实践的重要参考、行政研究的可靠资料和行政教育的生动素材。这些价值的具备与发挥,贮存是前提。

②贮存内容与方法

a. 区分种类,分项排列。种类的区分,一般为时间、来源地域、主题、管理层次和信息载体等。

b. 登记与编码。每一种类都要分项登记,编制目录与索引。由于电子计算机的使用,还需要给各项内容编码,即以规定的代码来表示原状信息。信息编码能大大提高存取效率和空间利用率,是现代贮存的重要方法。

8. 简述行政管理的视角

【答案】行政信息管理可从多视角开展研究,管理过程是行政信息管理的主线; 组织与人员资源是管理的关键; 信息资源内容是管理的核心和重点; 技术资源是管理的基础。基于此,结合行政信息的特点、内容,其研究视角归纳起来包括:

(1)内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