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问答题

1. 写出二元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说明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推导所用的基本假设条件和方程适用范围。

【答案】

分别为单体1和单体2的浓度

分别为单体1和单体2的竞聚率。

共聚物微分方程的基本假设条件为:①链自由基的活性与链的长短无关,也与前末端(倒数第二)单体单元无关,仅取决于链末端单体单元。②无解聚反应,即不可逆聚合。③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时,可忽略链引发和链转移反应的单体消耗,即单体仅消耗于链增长反应,因此共聚物的组成仅由链增长反应决定。④稳态时,总活性中心浓度恒定,活性链相互转变速率相等。

原则上满足以上假设条件的二元共聚反应(含离子型共聚)都可适用。但该方程只适用于低转化率,这是由于两种单体的竞聚率不同,随着共聚反应的进行,单体配比不断发生变化,只有低转化率时共聚组成与起始投料比之间的近似关系才成立。高转化率时,未反应单体组成与瞬间共聚物组成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这个方程计算,但需用积分式。

2. 当等特殊情况下的函数关系如何?

【答案】当

与无关;当

时,

存在恒比点,此时

3. 试写出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以四氯化碳为溶剂,苯乙烯单体聚合生成聚苯乙烯的基元反应及可能出现的副反应。简述发生副反应的条件。

【答案】基本反应链引发

为某一瞬间所得共聚物的组成

链増长

第 2 页,共 35 页

链终止

可能出现的其他副反应如下。

(1)引发阶段由于笼蔽效应,引发剂可能发生二次分解

如单体浓度小,溶剂用量大,则过氧化二苯甲酰的损失加大。 (2)链増长阶段的竞争反应 对于苯乙烯,

种副反应式如下:

诱导分解

所以活性链对引发剂、

较大)占优势,各

四氯化碳和单体的链转移反应均会出现。其中活性链对四氯化碳溶剂的转移

链转移

4. 离子聚合和自由基聚合有何不同?

【答案】离子聚合和自由基聚合比较:

第 3 页,共 35 页

5. 丁二烯进行自由基、阴离子聚合时,指出决定件,说明溶剂和反离子对微观结构的影响。丁二烯用聚丁二烯?

的反应条

引发剂聚合可形成几种立构规整

【答案】丁二烯进行自由基聚合时,决定微观结构的反应条件主要是温度。例如,在丁二烯的自由基乳液聚合中,聚合温度从含量从

2结构从

提高到增加到

顺式

含量从

增加到

反式

在阴离子聚合中,聚丁二烯的微观结构主

要取决于所用溶剂、反离子的性质和聚合温度。例如,丁二烯在己烷中用正丁基锂引发聚合,聚

第 4 页,共 3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