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量持续增长,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正逐渐成为重要的市场指导价格,在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其促进作用。但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量大幅上升、交易活跃、价格波动背后的动因值得思考:如果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是对信息冲击的正确反应,那么交易量的大幅上升是期货市场发展和完善的结果;如果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主要是由非理性因素或者操纵行为所引起,那么则需要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来规范期货市场的发展。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研究认为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是由于投资者存在各种认知和行为偏差,这些偏差会导致投资者对信息冲击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研究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过度反应现象,从微观层面上,可以帮助投资者认识并尽量减轻自身投资决策中认知偏差的影响,提高投资者理性投资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投资者利用市场反应过度现象的存在,采用一定的投资策略(如反转投资策略)来获取一定的超额回报。从宏观层面上,为改善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有效性、促进农产品期货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过度反应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然后从行为金融学视角,分析了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期货市场监管者三类期货市场参与者可能产生过度反应的认知和行为偏差,并结合期货市场的制度特点,理论分析了我国期货市场存在过度反应现象的可能性;进一步,通过实证检验了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存在过度反应现象这一推断的结论:
(1)我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在重大信息的冲击下出现过度反应现象。基于事件研究法,以美国农业部月度报告的发布作为期货市场的重大信息冲击,对此报告发布前后黄大豆一号和硬麦期货合约价格波动率的单一样本检验表明,重大信息的冲击会造成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过度反应现象。
(2)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存在短期的过度反应。反转交易策略下对期货合约投资组合反转利润均值的检验表明,在常态下(即无重大市场信息的冲击下)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也会产生过度反应,但是过度反应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3天,即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中存在短期的过度反应。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