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红枣提取方法及提取物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关键词:红枣,蒸馏,超临界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盐酸三氟拉嗪

  摘要


枣(Jujube),又名中华大枣、红枣、华枣,是鼠李科枣属植物枣树的果实。目前,我国拥有全世界90%以上的枣树资源和枣产品,在世界红枣产业生产和贸易中居重要地位。研究结果表明,枣含有丰富的糖、黄酮、羧酸、维生素、膳食纤维等成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实,红枣多糖具有抗癌等生理活性,其药用价值倍受关注。枣的营养功能和药理作用与枣的化学成分直接相关,因此,研究红枣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和建立红枣提取物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红枣提取方法有萃取法、蒸馏法、压榨法、超声法等,这些方法大多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等优点,但是,蒸馏法具有使枣的挥发性成分受热易分解等缺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开始用于有机天然产物的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提取剂,从复杂的样品中,把所需的组分分离提取出来的一种提取分离技术。它具有提取温度低,提取效率高,溶剂残留少和可以进行选择性分离等特点。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考察和研究不同红枣提取方法,并对红枣提取物进行气相色谱和质谱(GC-MS)联用分析,确定红枣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以期对红枣中有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成分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本论文由绪论和研究报告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枣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枣的营养成分、枣的药理作用、枣的化学成分;总结了红枣挥发性物质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超临界技术及其在天然产物成分提取中的应用及进展;概述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应用;简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二部分为研究报告,由三部分组成。研究报告的第一部分为红枣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物的气-质联用分析。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性物质初步鉴定出5种化学物质,主要有酸类物质3种,酯类、醛类物质各1种,相对含量最高的为羟甲基糖醛谷氨酸(37.90%)。超声波有机溶剂提取法, 以乙醚、乙酸乙酯、石油醚、正己烷为溶剂,提出的提取物中分别分离出 24,25,13和26种化合物,分别初步定性鉴定出17,13,7和20种化学物质,经比较确定出属于挥发性物质的共有22种,四种有机溶剂提取的提取物中共同的化学物质有1种即花生酸,其相对含量分别为2.04%、0.99%、5.96%、和21.14%。在四种有机溶剂提取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分别为 Z-11-十四碳烯酸(12.13%)、油酸(13.78%)、花生酸(21.14%)、9-甲基十九烷(15.77%)。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出的红枣挥发性物质共38种,其中初步鉴定出21种化学物质,占提取物总成分的 46.20%,主要含有酸类物质13种,醛类物质3种,酯类物质2种,相对含量最高的为十二酸(15.58%)。
研究报告的第二部分为红枣中超临界提取物的气-质联用分析。在对超临界萃取条件进行正交试验的基础上,优化了提取条件,采用超临界萃取方法得到的红枣提取物初步鉴定出41种化学物质,醛类物质有5种,酸类物质有17种,酯类物质有11种,醇类物质有3种,烷烃类化合物有2种,其它物质3种。已鉴定成分占红枣提取物总成分的76.2%,其中含量较高的物质为 十四烯酸、十六烯酸、十六酸、十二酸、十酸以及十六烯酸甲酯、十六烯酸乙酯、苯甲酸乙酯和丙三醇等。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超临界萃取法所得红枣提取物中的化学物质的组成和有机酸的含量明显优于上述其他提取方法。
研究报告的第三部分为电解氧化荧光分析法测定盐酸三氟拉嗪。基于自身有弱荧光的盐酸三氟拉嗪经过电解氧化后转变为强荧光产物的现象,建立了测定盐酸三氟拉嗪含量的新方法。该法测定盐酸三氟拉嗪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5×10-8 g/mL~1×10-5 g/mL,检出限为3×10-8 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1%(n=11, 5×10-7 g/mL),该法已用于片剂和针剂中盐酸三氟拉嗪含量的测定。
本研究工作以陕北红枣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提取方法提出红枣提取物,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红枣提取物进行了分析,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法对红枣提取,所得红枣提取物的得率优于其它方法,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红枣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的鉴定结果与其它资料的研究结果相符合。这项工作将为红枣中化学物质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对红枣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资料。将恒电流电解与荧光分析法相结合的电解氧化荧光分析法测定盐酸三氟拉嗪含量,建立了测定盐酸三氟拉嗪含量的新方法,为具有弱荧光性质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