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近20年以来,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加大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已进行多年。历史课程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重点讨论新教材背景下,历史教师教学方法问题。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重要的手段,适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国外的学习理论,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探讨学习过程的视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预备性、重视预习,强调重复,强调强化,对我们就有使用价值。认知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习者心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的是 "人"在学习、是具有独特品质的人在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重视知识网络,都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一些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被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中学教师已从单纯的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研究性教学和研究型学习在各个课型中广泛开展。 作为一线教师,作者改变了旧的观念,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的简单概括和总结。本文认为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未来社会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只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未来的发展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的发现学习,非指导性促进学习,知识网络学习等,都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换句话说接受学习、发现学习、非指导性促进学习、知识网络学习等,是完全不同的几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有其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历史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师的教学风格,并考虑其它因素理智的选择达成最优学习结果的各种适当方法。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合适的就是好的。在新知识教学时可以以发现学习或接受学习为主,活动课以使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非指导性促进学习为主,总结或复习课以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知识网络学习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