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论中岛敦的《我的西游记》──与《西游记》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中岛敦,悟净,行动,思索,拯救

  摘要

中岛敦的《わが西遊記》(我的西游记)借助了吴承恩《西游记》的世界,并从这部小说中获取了所需素材而创作完成的。《我的西游记》由《悟净出世》和《悟净叹异》二篇构成。在《我的西游记》中,中岛将沙悟净作为主人公,并通过悟净的自我拯救,表明了中岛的心路历程。 这篇论文主要由以下几个章节构成: 第一章是对《我的西游记》中为何要以沙悟净为主人公所作的分析。中岛敦之所以以沙悟净为主人公主要缘于日本人"和" 意识为基本特征的民族性格。调和、中庸是日本人性格中基本的、主导的一面,也是日本文明赖以统一和生存的精神基础。中岛敦将沙僧作为小说中的主人公有以下原因:1.沙僧与日本人的性格有许多相似之处,容易引起作为日本人的中岛情感上的接近。2.中岛敦在《悟净叹异》中,将沙僧定位在"调节者,忠告者、观测者"这样一个角色上,而这正是《西游记》中沙僧的性格体现。3.另外,沙僧的性格特点之一--寡言, 与《悟净出世》中整天沉溺于"无用的思索"的悟净的形象较为吻合。 第二章是对沙悟净的自我拯救之路的分析。沙悟净为何要自我拯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沙悟净患病原因--观念过剩,意识过剩,以及强烈的自卑感、自我苛责,致使他缺乏行动,并对一切抱有怀疑态度而患上"心病"。2.悟净遍访贤哲医己病。因"心病"而身心受到双重折磨的悟净整天沉溺于"无用的思索"之中不能自拔。为医己病,悟净历经五年遍访妖怪世界中的九位有着不一样思想的先哲,试图通过先哲们的开导得到医治。然而九种不同的思想,九种不同的理念,反而使悟净更加无所适从。3.悟净的变化。在妖怪世界里,每个人的思想都受到尊重,从没有一个人对自己的思想产生过怀疑,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过于固执己见,从来都认为唯有自己是正确的,根本无法接受他人的意见与观点,可以说这是所有妖怪的共同特点。悟净也是这个妖怪世界的一员,在遍访贤哲的过程中,他开始从拒绝走向接受他人的思想。一点一点地脱离妖怪的世界,慢慢靠近人的世界。4.悟净人生得救的转折点。悟净陷入思索的泥沼,无法自拔,他苦于无法突破现在的自己,女偊氏指出其问题的症结所在:"只限于思考,就是思索本身的一大忌,最明智、正确的思索方式就是有所行动"。5 .悟净从妖到人的变化。观世音菩萨对悟净提出忠告:得救的唯一出路需要依靠自身的行动。"行动使得无意义的思索变成有意义的行为实践"。观音要悟净"首先将自己置身于适合于自己的位置,并在合适岗位上全身心地投入自己!"并指给悟净一条具体之路:跟随玄奘西天取经。悟净借助玄奘的力量完成了从妖到人的变化。 第三章是对悟净在跟随师父修行的过程中如何得救进行的分析。1.悟空的自信、无与伦比的行动力以及独创性对悟净以很大启发,使他决心从"思索"转向"行动"2.悟净为师父内在的强大精神力量所摄服,终于悟到真正使他得救之路的途径在于将悟空外在行动力,与师父内在精神相结合的人生态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