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苏州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货币中性
【答案】是指货币因素不能改变实际资源的配置。如果货币因素能改变实际资源的配置,那么货币就是非中性的。
2. 中央银行独立性
【答案】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建立独立的发行制度,以维持货币的稳定; 独立地制定或执行货币金融政策; 独立地管理和控制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这是一种相对的独立性,即在政府的监督和国家整体经济政策指导下的独立性。它的两条原则是:第一,中央银行的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及整个业务操作必须以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为基础的出发点。要考虑自身所承担的任务及责任,不能自行其是,更不能独立于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之外,甚至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相对立。第二,中央银行的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及整个业务操作都必须符合金融活动自身的规律。中央银行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也不能对政府百依百顺,成为政府附庸。
3. 冲销式干预(Sterilized Intervention)与非冲销式干预(Un-sterilized lntervention)
【答案】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按是否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可分为冲销式干预与非冲销式干预。冲销式干预是指政府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同时,通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在国债市场上进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来抵消前者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从而使货币供应量维持不变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为抵消外汇市场交易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采取的政策措施被称为冲销措施。非冲销式干预则是指不存在相应冲销措施的外汇市场干预,这种干预会引起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二、计算题
4. 某国商业银行体系共持有准备金200亿元,公众持有的通货数量为200亿元,中央银行对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规定的法定准备率分别为15%和10%,据测算,流通中的现金漏损率为25%,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为5%, 而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间的比率为50%,试求:
(1)货币乘数和
.
(2)狭义货币供应量,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答案】(1)
三、简答题
5. 简析后凯恩斯学派关于投机性货币需求的见解。
【答案】后凯恩斯学派关于投机性货币需求的见解如下:
(1)后凯思斯学派认为,凯恩斯在论证其投机性货币需求时的假定与现实不符。这个假定是:投机者通过对利率的预期,会在货币与债券之间选择能带来最大收益的资产,而后凯恩斯学派认为这样的假定与现实世界不符。他们仍然假设社会财富只有货币和债券两种形式,现实生活中,微观经济主体的选择并非只有货币或债券,二者只取其一; 大多数情况下是既持有货币又持有债券,变动的只是两者的比例,因为在考虑收益的同时也要考虑风险。
(2)现实生活中,收益的高低与风险的大小是并存的,而且也有好多层次。债券的投机亦如此。从债券角度考虑,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既要考虑持有债券能够获得利息收入,同时也必须考虑将要冒多大的债券跌价的风险。也就是说,持有债券的比重增加,预期财富也会增加; 但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增大,从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增大。虽然保存货币无收益,但风险却较小,而且等于拥有流动性。微观经济主体不得不全面权衡,并找出持有货币和债券的最佳比例关系。这又属于多样化资产组合问题。因此,后凯恩斯学派对凯恩斯投机性需求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多样化资产组合选择理论。
6. 什么是动态不一致? 简述在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遵循单一规则的重要性。
【答案】(1)动态不一致是指一项起初适合于今天的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可能不再适合于明天。
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又称为货币政策时间上的不连贯性,是指一个货币政策在制定时对政府而言是最优的,但在执行阶段往往不是最优的,当私人部门相信政府会实施这一政策时,政府就会没有积极性去真正实施这一政策,即政策制定者最终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
(2)动态不一致性产生的原因是政府目标多样化,政府往往面临通货膨胀目标和失业率目标之间的两难选择。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之间在短期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当政府宣布要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公众又相信政府会将通货膨胀率降下来的时候,较低的通货膨胀预期就会反映到工资和物价合同中,使物价和通货膨胀相应地下降,这就是通货膨胀的自我实现原理。但这时政府又会反悔,转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产生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同时降低失业率。
当政府更关心失业问题时,它往往会牺牲降低通货膨胀率的目标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增加就业,从而违背其最初的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承诺。由于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政府有违背降低通货膨胀的承诺而扩张货币政策的潜在动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降低公众的实际收入,理性的公众因为了解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对政府降低通货膨胀的信任总是有限的。在公众不信任的情况下,预期通货膨胀降不下来,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不能增加就业,反而会使通货膨胀率进一步升高。由此可见,政府要想实现其承诺可信,只通过口头承诺是建立不起来货币政策的信誉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设计出捆住政府进行货币扩张的“手脚”一一单一货币规则,从
而克服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即让货币政策在时间上有连贯性,最终使货币政策制定者获得信誉。
四、论述题
7. 论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及其意义和局限性。
【答案】在金融市场中,各种金融资产既是市场运行的载体,其本身又具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金融资产都是风险资产。埋性的投资者总是追求投资者效用的最大化,即在同等风险水平下的收益最大化,或是在同等收益水平下的风险最小化。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所要研究的正是风险资产的均衡市场价格。
美国经济学家马科维茨在1952年提出了方差一均值分析方法,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奠定了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夏普于1964年首先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理论,随后,米勒、斯科尔斯及莫顿又对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进一步加以完善,使之成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首先,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提出了自身的理论假设,除了理性主体和零交易成本以外,CAPM 还提出市场投资组合假设,即市场中各个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均等于市值比例。其中隐含的前提条件是:投资者对于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E (r )、风险以及各种金融资产之间的协方差的预期是完全相同的。这时,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E (r )与风险必然存在以下线性关系:
式中,E (r )和分别表示投资者所投资的某种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和均方差,
险收益率
,
和
(CML )直观地反映了金融资产的风险和收益之同的配比关系。
CML 的微观含义体现在:一方面,由于E (r )与正相关,因此要谋求更高的投资收益,只
,能通过承担更大的风险来实现; 另一方面,在长期内投资者之间呈“零和博弈”也就是说,“聪明”
投资者高于市场均衡水平的超额收益刚好为“不聪明”投资者低于均衡水平的相对损失所抵消。
由上式,可得风险溢价的决定公式:
表示无风分别表示市场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和均方差。图7-1中的资本市场线
图金融资产的风险和收益之间的配比关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