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703政治学理论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议会共和政体
【答案】议会共和政体是民主共和政体的一种,在议会共和政体中,议会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总统只是“虚位元首”而不掌握实权,他与议会君主政体中的君主的地位作用和享有权限相似,不同的是前者由选举产生,而后者为世袭继承; 前者政治活动负政治法律责任,后者则无须负责。当代的意大利、奥地利、印度等国都实行议会共和政体。
2. 国家职能
【答案】国家职能是指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基本职能:内部的职能和外部的职能。内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外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在具体的国家活动中,国家的内部职能与外部职能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3. 寡头统治铁律
【答案】由精英主义代表人物米歇尔斯提出来的。米歇尔斯通过对社会民主党的考察发现,为了实现其政治目的,社会民主党不得不将自己组织起来,而一旦形成了组织,要让组织发挥最大的功效,就需要坚强的领导。一旦这些领导占据了高位,就倾向于将自己的权势看作是永久的,死死抱住权力不放,从而变成寡头统治。
4. 双轨制法院体系
【答案】双轨制普通法院体系,它多见于联邦国家。但是,并非所有联邦制国家的法院都是双轨制的。以美国为例,其法院体系由联邦法院和州法院两个相互独立的平行的体系组成。按照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国会在首都华盛顿设立最高法院,管辖以全国为区域的上诉案件。
5. 政治统治
【答案】政治统治是指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双重驱使下,政治统治行为主体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权力制约关系,必须建构政治权力主体对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控制和约束关系。而建构这种关系的基本途径,在于把政治权力转变为政治权威,在政治权力主体和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建立权威与服从的关系。在内容上,它体现为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以此巩固政治权力主体地位、维护既有制约关系并保证政治权力效力。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体现为政治权力主体控制社会政治冲突,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建立和维护其与社会成员之间权威与服从关系的行为。
6. 新制度主义
【答案】新制度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政治学流派。作为对制度主义的回归,新制度主义重新强调了传统政治科学研究的制度主义研究途径,在制度的动态运动中去
探求制度对政治活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制度与行动和制度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在新制度主义看来,政治科学的仟务,在于解释政治行动及其后果。具体而言,新制度主义所包含的两个核心假设是:政治制度创造着秩序和政治行动的可预期性的基本要素; 能够被特定人群所理解的例行性的行为过程,一方面将制度结构转化为政治行动,另一方面又将行动汇集为制度性的稳定与变迁。以这两个基本假设为基础,“新制度主义”的大旗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具体流派,目前在西方有着较大影响的新制度主义流派主要有三个: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
7. 国家机构
【答案】国家机构是指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完成政治权力的职能而按照一定原则组建的各种机关的总和,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实体和规则制度体现。其特性主要表现在阶级性、实体性、严密组织性和特定的职能性,国家机构执行着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全部职能,不同的国家机构和部门来履行着不同的政治职能,它的设置一般遵循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8. 政治情感
【答案】政治情感是指社会成员以政治认知为基础,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方面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伴随社会成员的政治认知过程所形成的对于各种政治客体的好恶之感、爱憎之感、美丑之感、亲疏之感、信疑之感等心理反应的统称。
二、简答题
9. 如何理解政党和政党体制的基本内涵? 政党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1)政党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政党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政党是阶级的组织,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政党的建立基础是阶级的利益。正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共同利益,人们才组成政党以统率本阶级的力量,这就使得政党带有鲜明的阶级特色。政党是阶级的组织,但并非有阶级就有政党存在的; 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代表,但并不排除政党又可能是特定阶层利益的代表。
②政党是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政党是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主要体现在政党的成员构成、思想特征以及对于本阶级的政治作用等方面:
a. 从成员构成来看,政党成员一般均由本阶级政治上最活跃、最积极和最具有政治能力的人们构成,因此,政党凝聚着阶级的政治精华和中坚力量,从而成为阶级的政治核心;
b. 从思想特征来看,政党集中反映着本阶级的利益,代表着本阶级的意志,因此,政党的思想和理论是阶级思想和意识的最高体现,因此,政党是阶级的思想先锋队;
c. 从政党对本阶级的政治作用来看,政党通常是本阶级的政治领导者和组织者,又是本阶级成员
的政治代表,在这些方面,政党的作用远远超出其他政治社团,从而使政党在阶级的政治活动中占据着首要的的地位。
③政党具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纲领。
任何政党都必然地具有自己的政治目标。政党的政治目标一般包含着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一是政权目标,即夺取或巩固社会公共权力; 二是社会目标,即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政党的社会目标又可以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是政党对于社会发展现阶段的政治要求,远期目标是政党最终要达到和实现的社会状况和社会要求。
为了有效地组织政治力量,展开政治活动,政党必然要把自己的政治目标上升为特定的政治纲领。党的政治纲领一般包括党对于政治局势、社会状况及其发展方向的分析判断,党的政治社会目标和主张,党实现自己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措施。党的纲领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分。
④政党具有特定的组织和纪律。
为了发挥政党作为阶级的政治领导力量的作用,切实实现党的政治目标和政治纲领,政党必须具有特定的组织原则、组织形式和组织纪律。政党的纪律有成文不成文两种,有严密与不严密之分。无产阶级政党以严密的组织和铁一般的纪律作为战胜敌人的可靠保证。
(2)政党制度的基本内涵
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政党制度具有的特点主要是:
①政党制度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而设立的,其最大原则是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利益实现,因此,统治阶级可以根据自己利益和统治需要而随时改变政党制度。
②政党制度可以是成文法规定的,也可以是宪法惯例规定的。政府制度一般具有法律明确、具体和特定的规定,而政党制度可以在宪法中作原则性规定,一也可能按照宪法惯例而形成,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
③政党制度不仅规定着政党本身的地位、作用和活动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方式。
(3)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政党是阶级利益冲突发展到近代的产物,作为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和阶级力量的领导者,政党在当代政治生活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①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政党以自己的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使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理论化、集中化、政治化、深刻化、明确化,从而有效地凝聚着本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
②集合和发展阶级政治力量。政党是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可是,阶级利益的实现并非仅靠政党自身可以完成的,因此,任何政党必须最大限度地壮大自己的政治力量。政党壮大自己政治力量的途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动员和组织本阶级的政治力量; 二是争取其他阶级成员。
③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生活。在现代国家中,任何政治活动都是特定阶级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意志的实践过程,作为阶级组织的政党,必然要以影响和领导政治生活作为自己的卞要政治职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