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79中外音乐教育史[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瓦格纳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改革传统意大利歌剧,以“乐剧”的新观念影响了19世纪末期的音乐发展,代表作为歌剧《唐豪塞》《罗恩格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等。
2. 流浪艺人
【答案】流浪艺人(minstrels )是出现于13~14世纪,在欧洲四处流浪的音乐艺人。他们常常在村头街巷与杂技艺人混合表演,也常为民间红白喜事助兴。表演的音乐大多是即兴性质,与民间音乐有联系。
3. 十二音体系
【答案】20世纪组织音高的一种全新体系。在创作时,作曲家将一个八度内的12个半音排成一定的次序,称为“音列”,作为乐曲的旋律与和弦的基础。音列可以有4种基本形态:原型、逆行、倒影和逆行倒影,这4种音列形态可以转移到任何音高上,可集中或分散在一个声部或各个声部上使用。该体系形成于1921年,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及其弟子贝尔格和韦伯恩对“十二音体系”的付诸实践有很大贡献。
4. D. 斯卡拉第
【答案】古典主义时期意大利作曲家和古钢琴家,A. 斯卡拉第之子。当时最重要的羽管键琴作曲家,作有单乐章的钢琴奏鸣曲近600首,大多用二段式结构,主题风格多样,织体处理灵活。独创炫技性演奏手法如大幅度跳跃、双手交叉、快速平行三六度、刮奏、长颤音等。他的创作直接影响了维也纳古典奏鸣曲。
5. 帕莱斯特里纳
【答案】16世纪伟大的教会音乐家,罗马乐派的代表人物。主要创作传统宗教音乐,有弥撒曲104首、经文歌250首及其他宗教作品。所作弥撒曲囊括了15~16世纪弥撒曲的所有类型,既
,也有“模拟弥撒”和“自由弥撒”,著名的代表作为《马切鲁斯有“定旋律弥撒”、“释义弥撒”
教皇弥撒曲》。他的音乐技法严格地遵循天主教复调音乐的创作原则,结构严谨、声部均衡、音响纯净,被视为16世纪“古式风格”的典型。
6. 布列兹
【答案】法国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长年从事指挥事业,提倡推广20世纪音乐。作为作
曲家,是现代音乐先锋派代表人物之一,室内乐曲《无主之锤》为音色音乐的经典之作,钢琴奏鸣曲《结构I&II》受梅西安《时值与力度的模式》启示而作,是整体序列音乐作品。
7. 泰勒曼
【答案】泰勒曼(G .Philipp Telemann,1681~1767)处在巴罗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当时德国最重要的作曲家、管风琴家。他注重旋律写作的主调织体而常常抛开精致的对位技法,强调轻盈优美的旋律、明快对称的节奏、不臃肿浮躁的伴奏。他在那个时代被看作是“前卫”作曲家。作有600首意大利风格的序曲,44首受难曲,12套礼拜乐,40部歌剧及一些管弦乐、室内乐作品。他提倡音乐要接近民众,要为多数人而创作; 他的创作突出主调音乐的特点,促进了音乐从巴罗克时期到古典主义时期的过渡。培养市民的音乐素质,:从事社会音乐教育下作,
创立了大学生音乐社团,把教堂音乐搬上市民阶层的舞台。
8. 音色音乐
【答案】20世纪大胆探寻新颖音色表现力的音乐创作类别。主要手法有:发掘传统乐器的新音色、改变传统演唱演奏手法获得的新音色、使用新的发声手段获得的新音色等,布列兹的《无主之锤》、利盖蒂的《大气》和潘德列茨基的《广岛受难者挽歌》是音色音乐的经典作品,其他在此领域探索的作曲家还有瓦雷兹、威伯恩、梅西安、诺诺、鲁托斯瓦夫斯基、泽纳基斯、克拉姆等。
9. 斯托克豪森
【答案】德国作曲家。学于科隆高等音乐学校,后赴巴黎师事梅西安与米约,50年代起在科隆广播电台工作,制作了《电子音乐练习曲I&II}而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电子音乐作曲家。他积极探索20世纪后半叶的新音乐流派,为月个乐队而写作的《群》为空间音乐里程碑式的作品,《钢琴曲XI 》则异示出随机音乐的观念,此外还涉足整体序列音乐、音色音乐、世界音乐等。
10.《尼伯龙根的指环》
【答案】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根据德国民间史诗《尼伯龙根之歌》创作的四联歌剧,由相对独立的四部歌剧《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和《诸神的黄昏》组成。歌剧讲述了围绕英雄齐格弗里德的身世展开的关于权势和爱情的争斗,音乐在200多个主导动机的基础上展开,声乐形式无“宣叙调”和“咏叹调”之分,由音乐化的吟诵和对白构成; 剧中大量使用打击乐器和各种铜管乐器,被称为“铜管乐与打击乐的橱窗”。《尼伯龙根的指环》体现了瓦格纳乐剧的最高成就。
二、简答题
11.简述布里顿及其艺术成就。
【答案】(1)人物简介:
本杰明. 布里顿(B.Britten , 1913~1976),英国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他是20世纪20年代后活跃在英国乐坛上的重要作曲家。
(2)代表作品:
①器乐作品:《小交响曲》《简易交响曲》《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布里奇主题变奏曲》《大提琴奏鸣曲》《大提琴组曲》《大提琴交响曲》等。
②歌剧与声乐作品:歌剧《彼得. 格莱姆斯》,室内歌剧《卢克莱修受辱记》《旋转的螺丝》,宗教寓言剧《浪子》,合唱《春天大合唱》《战争安魂曲》等。
(3)艺术成就
①在歌剧与声乐套曲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音乐严格遵循19世纪艺术风格,调性明确,民族风格浓郁,富有生活气息。在他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歌剧《彼得·格莱姆斯》便是该风格的杰作。
②他对传统及当代作曲手法运用自如,作品既专业又通俗,体现了兼收并蓄的风格。善于寻找恰如其分、简单易记的旋律,是少有的几个能贴近听众想像力,唤起听众热情的作曲家之一。
③既为专业表演艺术家创作了许多重要作品,也为业余爱好者和青少年写了很多优秀作品。如为著名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创作的《大提琴奏鸣曲》《大提琴交响曲》,为业余爱好者而作的著名的《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等。
12.简述莫扎特的创作和艺术成就。
【答案】(1)人物简介: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奥地利作曲家。他是脱离教堂、宫廷,走入“自由音乐家”行列的先行者。
(2)代表作品:
莫扎特的创作几乎涉及音乐的所有领域:41首交响曲,二十多部歌剧,27首钢琴协奏曲,7首小提琴协奏曲,各种器乐协奏曲、奏鸣曲以及26首弦乐四重奏等。代表作分别为:
①歌剧:德语歌唱剧有《后宫诱逃》《魔笛》; 意大利喜歌剧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或译《唐乔瓦尼》)《女人心》; 意大利正歌剧有《伊多梅纽》等。
②交响曲:最后三部最突出,它们是《降E 大调交响曲》(K.543). 《g 小调交响曲》(K.550)和《C 大调交响曲》(K.551)。
③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中的《d 小调协奏曲》(K.466), 《c 小凋协奏曲》(K.491); 小提琴协奏曲中的《G 大调协奏曲》(K.216), 《D 大调协奏曲》(K.218), 《A 大调协奏曲》(K.219)以及《A 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 1791年)等。
④室内乐:在26首弦乐四重奏中,最著名的是献给海顿的6首(K.387, K.421, K.428,K.458,K.464,K.465,1782~1785年); 另外,《“哈夫纳”小夜曲》(K.250)和《G 大调弦乐小夜曲》也是著名作品。
⑤其他作品:较著名的有《A 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 《c 小调弥撒》(K.427)和他临终前创作的《安魂曲》。
(3)艺术成就:
①莫扎特对音乐的最大贡献体现在歌剧领域,他继承了格鲁克歌剧改革的思想,但又与格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