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804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辩证的否定
【答案】(1)辩证的否定的含义
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其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2)基本内容:
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它是发展的环节,即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辩证的否定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③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不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而是要继承和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所以,否定既把新旧事物区别开来,又把它们联系起来。
④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变革、又继承; 既克服、又保留的关系。它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2. 资本积累
【答案】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本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要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3. 社会基本矛盾
【答案】(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社会基本矛盾实际上也就是社会基本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 金融寡头
【答案】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他们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断资
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
5. 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答案】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1)认识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6. 人民群众
【答案】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7. 经济基础
【答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握两点:其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8. “两个必然”
【答案】“两个必然”指的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9. 资本的本质
【答案】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从本质上说不是物质,是通过物质表现的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归资本家所有,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自身的劳动力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则生产剩余价值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增值过程。因此,资本本质上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剥削失去生产资料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10.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及其表现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与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①是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来改造客观世界;
②是按照自己的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来改造客观世界;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以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规律是客观的,具有稳定性和强制性,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要使主观符合客观而达到预期结果,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二、简答题
1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答案】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专门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生产者和经济单位。各行各业的生产者为了满足自身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多种需要,都要求互通有无,以取得对方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或者消费资料,因而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的要求。恩格斯指出:“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在私有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私人占有,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只能进行交换。私有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彼此发生经济联系和相互交换产品时,要求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而劳动产品便必然采取商品的形式,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便必然采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商品经济
12.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关系,共产主义实现了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彻底飞跃,人类从进入自由王国。
【答案】认为共产主义实现了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彻底飞跃,人类从进入自由王国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