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工业大学1202工商管理企业管理和旅游管理科目为企业战略管理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协调机制

【答案】组织的协调机制包括六种类型:

(1)相互适应,自行调整。是一种自我控制方式。组织成员直接通过非正式的、平等的沟通达到协调,相互之间不存在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也没有来自外部的干预。

(2)直接指挥,直接控制。是指组织的所有活动都按照一个人的决策和指令行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亲自发布指示,监誓工作。

(3)工作过程标准化。是指组织通过预先制定的工作标准,来协调生产经营活动。

(4)工作成果标准化。是指组织通过预先制定的工作成果标准,实现组织中各种活动的协调。

(5)技能与知识标准化。是指组织对其成员所应有的技能与知识加以标准化。

(6)共同价值观。是指组织内全体成员要对组织的战略、目标、宗旨、方针有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价值观念,充分地了解组织的处境和自己的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互相信任、彼此团结,具有使命感,使组织内的协调和控制达到高度完美的状态。

2. 规模经济

【答案】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劳务的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趋于下降。规模经济促成成本下降的原因是在某个时间里生产产品的数量,当生产产品数量增加后,分摊到每个产品的固定成本金额减少。规模经济可能与产品或服务的全部领域有关,也可能只涉及其中一部分特定的经营业务和活动,这就要求企业有必要分别检测产品成本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把握住单位成本和规模经济的关系。

3. 企业文化整合

【答案】企业文化整合是指企业内部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流而相互吸收、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当不同特质的企业文化共处时,通过冲突与选择的传播过程,就会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发生变化,并以原有的企业文化特质为基础,吸收异质文化,形成新的文化体系。企业文化整合的实质就是不同文化的重新组合。企业文化整合是企业文化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认识企业文化整合的形成、演变机制及其本质特征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4. 进攻战略

【答案】进攻战略是指企业通过自己的核心能力、资源优势和竞争能力,主动向竞争对手发起进攻,以此来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的战略。这些行动包括产生成本优势的行动产生差别化优势的行动以及产生资源或能力优势的行动。一般来讲,常见的进攻战略主要有攻坚战、侧翼进攻、

全线出击、迂回进攻、抢先进攻、游击战等。

5. 投资控股并购

【答案】投资控股并购是指企业向目标公司投资,将目标公司改组为自己的控股子公司的并购行为。投资控股并购的特点:

①目标公司的所有者以目标公司的净资产作为并购后公司的产权持股;

②企业向目标公司追加投资,以此作为持股的基础;

③并购后,日标公司成为上市公司的绝对或相对控股子公司。投资控股并购的关键在于,企业在并购时必须向目标公司投资,达到控股目标公司的目的。

6. 形象

【答案】形象是指可以表达某种含义的媒介物的客体或事件。文化形象是表达有关基本文化与哲理的含义。在企业组织中,形象也用来表示组织的共同信念、价值与理想。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企业行为、企业绩效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反映。企业形象的“形”是外在因素,“象”为企业形象的内在因素; “形”依赖于“象”而发挥作用,“象”又是企业客观物质运动形象和行为活动形态所造成的一种精神力量。企业形象按照层次可以分为表层形象和深层形象:表层形象是指厂容、厂貌、技术设备、产品质量等直观部分。深层形象是指企业精神面貌、群体意识、价值观念、道德风尚、成员素质、企业竞争力等非直观部分。企业形象按照表现形式还可以分为实体形象、行为形象和软件形象:实体形象是企业的物质实体给社会大众造成的观感和印象; 行为形象是企业的经济行为给社会大众带来的印象; 软件形象是企业的人员素质、精神状态、管理和技术水平所引起的社会大众对企业的看法和评价。运用形象或形象性活动的方式去创造企业文化时,组织的管理人员要考虑如何处理体系和结构的能力与建立组织的统一目标结合起来的问题,使之成为一个统一体,减少行动的盲目性。

7. 控制幅度

【答案】控制幅度是指组织中一个管理人员可以有效地指导多少下属的问题。控制幅度决定组织所要设置的层次,配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因此,控制幅度决定组织的效率。控制幅度的宽窄取决于管理者的时间、精力、偏好及素质等,这些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管理素质。管理者的综合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强,管理幅度就可宽些。被管理者素质较高、受过系统培训等,管理幅度也可宽些。反之则相反。

(2)管理内容。包括管理层次、业务性质、计划状况及非管理事务的多少。

(3)管理条件。大致可分为助手的配备情况、信息处理设备的先进程度等。

(4)管理环境。主要在十管理环境的变化速度、频度及程度。

8. 价值链

【答案】价值链是指由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的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价值链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成主体活动和支持活动两大类。主体活动是指生产经营

的实质性活动,一般可以再细分成内部后勤(原料供应)、制造(生产加工)、外部后勤(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五种活动。支持活动是指用以支持主体活动,而且内部之间又相互支持的活动,包括企业投入的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结构。企业在构造价值链时,需要根据利用价值链分析的目的以及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将每一项活动进一步分解。分解后的每一项子活动要有自己的经济内容,即或者能使产品或服务具有高度差别化的潜力,或者能够降低成本。

二、思考题

9. 分析四种类型国际化战略的运用条件,以及各自的优劣势。

【答案】企业根据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判断,以及所要采取的市场进入模型,可以选择国际化经营的战略,主要有国际战略、多国本土化战略、跨国战略、全球战略。各种战略的使用条件如图

图国际化战略的适用条件

举措。 (1)国际战略国际战略,是指公司将具有价值的产品与技能转移到国外市场,以创造价值的

①适用条件。国际战略适用于公司的核心能力在国外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而且在该市场上降低成本的压力较小时,但是不适用于国外市场要求根据当地的情况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情况。

②优势。国际战略使母国开发出的具有差别化的产品转移带海外市场,从而扩大了产品的销路,创造了价值。

③劣势。国际战略使公司在国外各个生产基地都有厂房设备,形成重复建设,加大了运营成本。

(2)多国本十化战略

多国本土化战略,是指为了满足国外重要市场当地的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企业将自己国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