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国际商务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对于在全球标准化战略是最适合的行业中竞争的公司而言,采取怎样的组织构架最为合适?

【答案】对于在全球标准化战略是最适合的行业中竞争的公司而言,采取世界范围的产品分部结构的组织构架最为合适。因为实行全球标准化战略的公司力求实现区位和经验曲线经济。由于多数这样的公司为产品多样化公司,为了协调公司分散在全球的价值创造活动网,总部通常保留大多数经营决策的最终控制权。总之,这些公司的集权程度比多数其他类型的公司要强。由于要协调公司全球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公司的整合要求也较高。而采用世界范围的产品分部结构,每个产品分部的各项价值创造活动都应由该分部在全球范围内协调。因此,设计出世界范围的产品分部结构是为了克服由国际部和世界地区结构所产生的协调问题。这种组织结构提供了一种组织环境,在此环境中更容易把价值创造活动集中在关键地区,这对于实现区位和经验曲线经济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组织结构还有助于分部内部在全球营运过程中转移核心竞争能力,有利于新产品在全球同步上市。

2.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理由何在?

【答案】个人倾向于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一个地理区域内各国一致同意减少并最终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便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

(1)区域一体化的依据包括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因素。

①区域一体化的经济依据

区域一体化的经济依据比较直截了当。国际贸易方面的经济理论认为,不受限制的自由贸易可使各国专门生产其最有生产效率的商品和劳务。与贸易受到限制的情形相比,自由贸易的结果是,整个世界能生产更多的产品。一国对自由贸易的开放还能刺激该国经济增长,原因是从贸易中取得了动态的收益。国际直接投资能够向东道国转移技术、营销和管理方面的知识。鉴于知识在促进经济增长中所具有的核心作用,一国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开放也可能促进经济增长。总而言之,经济理论证明自由贸易和投资是一种正和博弈,所有的参与国都将获益。

据此,理论上的理想状况就是全部取消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的壁垒。然而,政府干预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也有依据。由于许多政府已经部分或者全部接受了干预的依据,这就使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尽管诸如世界贸易组织之类的国际机构一直在将这个世界推向自由贸易制度,但并未取得完全成功。在一个有众多国家和众多政治理念的世界上,使所有的国家认同一套统一的准则相当困难。根据这种背景,

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看作各国从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往来中取得额外利益的一种尝试,这种利益并不能通过诸如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国际协定得到。在有限的几个相邻国家建立一种自由贸易和投资制度,要比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建立类似的制度更加容易。协调和政策统一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寻求达成协议的国家数量的影响。参与的国家越多,需要协调的观点就越多,达成一致的难度就越大。因此,试图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动机就是从自由贸易和投资中获得收益。

②区域一体化的政治依据

在一些建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和类似安排的尝试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治依据也很突出。通过与邻国经济建立联系以及日益增进的相互依赖,相邻国家之间就会产生政治合作的动力,各国之间暴力冲突的潜在可能性因此减少。除此之外,通过形成经济上的国家集团,这些国家在世界上的政治实力也能得到增强。这些方面的考虑是1957年建立欧洲共同体(欧盟的前身)的基础。20世纪上半叶,欧洲经历了两次极具破坏性的战争,而且都是由于某些难以控制的成为单一民族国家的野心引发的。那些曾寻求一个统一的欧洲的人们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使欧洲再次爆发战争成为不可想象的事。许多欧洲人也感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的各个单一民族国家已不再是一个能在世界市场和世界政治领域坚持自己独立地位的强国。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以便与美国以及政治上相左的苏联抗衡的想法必定扎根在许多欧共体奠基人的脑海中。

(2)然而,推动一体化的理由通常并不为一国内部的许多集团所接受,经济一体化确实也存在着它的弊端。

①尽管支持一体化的经济和政治依据十分有力,但绝不是可以轻易实现或维持的。这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尽管经济一体化能使大多数人受益,但也须付出代价。虽然一个国家在整体上也许从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获得巨大的利益,但某些特定的集团却可能受到损害。建立一种自由贸易制度需要作出某些痛苦的调整。

一体化的第二个障碍是出于对国家主权的关注。国家主权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紧密的经济一体化要求各国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一些关键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如税收政策)和贸易政策的控制。这曾经是欧盟面临的主要泮脚石。

②有学者指出,区域一体化的收益是由贸易创造的程度而不是贸易转移决定的。当自由贸易区内低成本的生产商取代高成本的国内生产商时,就会产生贸易创造。当较高成本的外部生产商被自由贸易区内较低成本的外部生产商所取代时也会形成贸易创造。而当较高成本的外部供应商取代了自由贸易区内较低成本的外部供应商时,就会产生贸易转移。只有当贸易创造的数额超过贸易转移的数额时,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才会使世界受益。

然而,从理论上讲,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将保证自由贸易协定不会导致贸易转移。根据这些规则,只有在与以前的情况相比,各个成员国对非成员国征收的关税不是更高,或没有对贸易采取更严格的限制措施的条件下才能建立自由贸易区。在大多数情况下,贸易创造是大于贸易转移的。虽然区域一体化有风险,但整体收益大于成本,仍然值得支持。

3. 中方某公司与一家美国公司于8月2日签订合同,约定以CIF 价格向美国出口一批货物。同年8月28曰美国花旗银行开来了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金额为80000美元,证中规定装船期为9月份,偿付行为日本东京银行,中国银行收证后于当日通知了出口公司。在未装运前,中方出口公司获悉美国进口商因资金问题濒临破产倒闭。

请问,在此情况下我方应如何处理?

【答案】处理方法如下:

由于出口公司在8月28日收到通知,在准备装船时,已经处于9月份。因此,出口公司应抓紧时间,通知开证行,询问是否能撤销信用证。若在9月份末之前,开证行同意撤销信用证,并发出通知来征求出口商的同意,出口商即可以不装运。

若未收到开证行的回复和咨询,出口商应按信用证条款装货。因为出口商的货款是由偿付行支付,而并不是进口商。

因为在不可撤销信用证下,有如下特点:

(1)有开证行确定的付款承诺。

对于不可撤销跟单信用证而言,在其规定的单据全部提交给指定银行或开证行,符合信用证条款和条件时,即构成开证行按照信用证固定的时间付款的确定承诺。

开证行确定的付款承诺是对即期付款的信用证即期付款。

(2)具有不可撤销性。

这是指自开立信用证之日起,开证行就受到其条款和承诺的约束。如遇要撤销或修改,在受益人向通知修改的银行表示接受该修改之前,原信用证的条款对受益人依然有效。

二、论述题

4. 简述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案】(1)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即便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方面都具有绝对劣势,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异,从而使两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互利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并且通过交换,贸易双方都受益。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有:①模型假设一个简单世界,其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而现实世界中存在许多国家和多种商品;②模型假设两国之间不存在运输费用;③模型假设不同国家之间的资源价格没有差异,不涉及汇率;④模型假设资源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地流动,从一种商品的生产转到另一种商品的生产;⑤模型假设不变的规模报酬率,但现实世界中专业分工存在递减或递增的规模报酬率,即当一国分工生产某商品时,生产一单位商品需要投入的资源数量可能递增或递减;⑥模型假设各国有一个固定的资源存量,自由贸易并不改变一国利用资源的效率,这种静态假设不考虑一国资源存量的动态变化,也不考虑一国通过自由贸易产生的利用资源效率的变化;⑦模型假设贸易对一国收入分配没有影响。在这些假设前提下,李嘉图证明了:如果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