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640社会学基础理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答案】(1)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含义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2)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区别与联系社会分层研究主要是从静态的共时性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社会流动主要是从动态的历史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调整是通过社会流动实现的。
2. 正常性失业
【答案】在劳动力市场开放的情况下,由于更换工作而处于失业状态的失业被称为正常性失业。在正常性失业中,那些完全由于劳动力市场不完备、求职者缺乏就业机会方面的知识以及在转换工作中出现的时间滞差而形成的失业被称为摩擦性失业。
3. 社会制度(社会设置)
【答案】社会制度又称社会设置,是指制约和影响人们社会行动选择的规范系统,是提供社会互动的相互影响框架和构成社会秩序的复杂规则体系。构成社会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价值观与价值判断、行为规则与奖惩体系、组织设置、权力体系。
4. 《社会分工论》
【答案】《社会分工论》是涂尔干的第一本重要的理论著作,其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为劳动分工正名,寻找引发社会失范状态的真正原因。在该书中,涂尔干详细地分析了劳动分工产生的原因和引发的社会后果,他认为劳动分工的发展或工业社会的出现,既不像是孔德所说的那样是人类知识进步的结果,也不是像经济学家们所说的那样是人们长期以来不断追求劳动生产率或增加物质幸福的结果,而主要是由于“社会容量”(即人口的数量及关系)和“社会密度”(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交往的频率和强度)的增加所导致的人们之间生存竞争小断加剧的结果。
5. 社会保障
【答案】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立法,对因社会和自然原因造成生活来源中断、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从而保障其基本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活动和制度。
二、简答题
6. 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答案】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有:
(1)破坏性。社会问题的破坏性是指它违背了人们所希望的社会状态,不符合人们的价值期望,并对人们所期望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社会问题的破坏性主要表现为:
a. 打断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b. 给社会带来麻烦,社会必须动用社会资源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浪费了社会资源;
c. 给社会进步带来障碍,不利于社会发展。
(2)普遍性。社会问题的普遍性有两重含义:
a. 任何国家和社会都存在社会问题;
b. 一个国家和社会在其不同时期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社会问题。
(3)复杂性。社会问题是复杂的社会现象,表现为:
a. 社会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
b. 社会问题的影响是复杂的。
(4)时空特征。任何社会问题都有一定的时空特征:
a. 时间性是指社会问题所具有的社会进程的阶段性特征,社会运行的规律性使得社会问题的发生也带有时间性特点;
b. 空间性是指社会问题的地域空间和社会空间特征,不同空间中的社会问题各有自己的特点,其表现方式、解决为一式可能也各有不同。
7. 简述科塞“冲突功能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科塞的冲突论被认为是功能冲突论,其主要观点包括:
(1)群体内冲突的功能科塞虽然强调社会冲突的正功能,但也没有忽视其反功能。从冲突的性质来看,如果群体内冲突的双方不涉及群体基本的、核心的价值观念,那么冲突就会对社会结构发挥积极的功能; 如果群体内冲突的双方涉及群体基本的、核心的价值观念,那么冲突就会造成社会结构的毁灭。从群体的内部结构来看,群体需要成员以全部人格投入,且压制冲突,那么爆发冲突使群体有解体的可能; 如果群体只需要其成员部分人格的参与,且允许冲突的存在,那么爆发冲突能够消除成员对抗的紧张状态,从而对社会结构具有稳定和整合的功能。
(2)外群体冲突的功能
①外群体冲突对群体内部状态的影响。科塞认为外群体冲突有利于群体内部的整合。因为与其他群体的冲突能动员起群体成员的活力,进而增强群体团结。但是缺乏内部团结的群体面临外部冲突时,也可能会瓦解。所以经常与外部发生冲突的群体不容忍内部的冲突。
②在那些结构松散和开放的群体中情形却极不相同。在松散结构和开放社会中,很少要求成员以整个人格参与,更能显示出结构的灵活性。在这样的群体中,由于允许对抗的要求直接和立刻的表达,群体能够通过消除小满的原因重新调整其成员的关系,使自身得以稳定。此外,冲突在这样的群体中经常发生还有助于现存的规范获得新生,或者推动新规范的产生,通过创新和改进规范保证自己在新的条件下继续生存。
③外群体冲突对社会融合及扩展的影响。科塞指出,外群体冲突可以把“其他方面毫无联系或对立的个人或群体相互联系起来,并把他们带进一个公共的社会活动领域”。此外,这种结构助长了有各种不同目的的联合和联盟的相互交叉往来,因而阻止了同盟沿一条线分裂。(3)安全阀制度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社会安全机制,科塞发现敌对情绪和冲突是有区别的,敌对情绪不等于冲突。如果敌对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就像锅炉里过量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除而不会导致爆炸一样,从而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科塞主张社会应将这种机制制度化,并成为安全阀制度。准确地说,安全阀制度就是在不毁坏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科塞认为安全阀制度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要的,对于僵化的社会尤为必要。
(4)社会冲突与社会变迁现实性冲突所造成的社会变迁对社会系统是有益的,因为它能使社会系统更加关注个人的需求,增加社会系统的团结,使社会系统更有效地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如果社会系统允许现实性的冲突,并很好地加以解决,就会促进社会系统的活力和生命力,防止群体蜕化为反对变迁或对成员的个人需要不闻不问的僵化系统。
8. 分析文化相对主义的利弊。
【答案】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文化相对主义的口号是:好的民德就是适合当时环境的民德。
(1)文化相对主义的利文化中心主义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民族的,常常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作中心和标准,并以此衡量和评价其它文化,敌视、怀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模式。相比之下,文化相对主义因为承认每种文化模式存在的合理性而表现出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这是它的可取之处。特别是在面对那些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与人们的行为方式、习惯、习俗相联系的文化时,文化相对主义意味着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文化互动和交往关系。
(2)文化相对主义的弊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是不可进行比较的,不能分出优与劣、好与坏的,文化相对主义一味地容忍外来文化,则会因为否认事物的绝对的一面而发生明显的错误。例如,在任何一种文化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发达的教育、优质的社会服务,以及价值观念中的强调独立性而反对依附性、重视现实和讲究实际、赞赏创造性和奋斗精神而反对墨守成规和不求进取等,都属于优秀文化成果,或称优性文化; 而吸毒、赌博、卖浮、高犯罪率和颓废思想等则是糟粕,即劣性文化。在对待这两种文化时,人们就必须表现出明确的态度,义正言辞地吸收和发展优性文化,剔除和抛弃劣性文化,而不是像文化相对主义那样不合时宜地去默许、容忍那些劣质文化的存在。就这一点而言,文化相对主义只是走了文化中心主义的另外一个极端,二者都未免失之偏颇,具有明显的形而上学倾向,在看待文化时缺乏辩证的视角。对于我国而言,在对待中华民族的文化模式时,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5000年以来的优良文化传统,另一方面还要剔除有害的文化糟粕; 既要吸收引进外来文化的精髓,又要防止外来糟粕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