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伊犁师范学院文学综合(包括古代、现当代、外国文学史)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日本新感觉派
【答案】日本新感觉派是20世纪初日本文坛的一个以小说创作为主的文学流派,也是日本的第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等。日本新感觉派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从诞生之日起,便打出“反传统”的旗号,力图从形式和技巧上,另创新路。他们反对艺术创作注重形象塑造和环境描写,强调主观和直感的作用,主张不再通过视觉进入知觉、把握客观规律认识世界,而是通过变形的主观来反映客观世界,描写超现实的幻想和心理变态; 强调艺术至上,认为现实中没有艺术,没有美,因而在幻想的世界中追求虚幻的美。横光利一的《头与腹》被认为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
2. 自然派(俄国)
【答案】自然派(俄国)是指俄国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批判封建专制和农奴制度的现实主义作家流派。19世纪30年代,果戈理创作了揭露社会现实黑暗的作品,这些作品被反动文人攻击为“自然派”,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别林斯基及时地予以了还击,撰文阐述果戈理小说的现实主义价值,指出了“自然派”文学跟人民的关系,捍卫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性和斗争性,继承了这一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就被称为“自然派”。他们极力忠实地描写现实,抨击腐朽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在体裁上,他们多采用叙事文学形式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俄国社会现实。代表作家有果戈理、屠格涅夫、冈察洛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3. 《韵光》
【答案】《韵光》是印度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作者是阿难陀伐弹那。全书分4章,书中有诗体歌诀和散文体的说明。《韵光》提出诗的主体是“韵”的理论,认为词的“暗示义”或“领会义”是“韵”的依据; “韵”是诗的灵魂,词和义不过是诗的“形体”。这在印度古代文论发展中是一重大突破。
4. 《吉檀迦利》
【答案】《吉檀迦利》是泰戈尔最著名的一部打情诗集。它是泰戈尔中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部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泰戈
,尔向神敬献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诗集将泛神论哲学思想融化在优美的诗行之中,以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抒情色彩浓厚。诗歌运用口语,选取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形象入诗,突出这些形象可感、可触、可视的特征,形成具体朴实、清新动人的风格。同时,诗歌吸收了格
律诗所特有的重复和音节相同的原则,结合了散文诗千变万化的特点,创作了具有内在节奏感的韵律。总之,《吉檀迦利》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杰出的艺术成就让泰戈尔在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5. 但丁的《论俗语》
【答案】但丁的《论俗语》是但丁用拉丁文撰写的最早的一部关于意大利语及文体和诗律的著作。其创作目的在于引起知识界对民族语言的注意。书中阐明了俗语的优越性和形成标准意大利语的必要性,对于解决意大利的民族语言和文学用语问题起过重大的作用。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但丁用意大利语写作《神曲》的理论根据。
二、简答题
6. 文艺复兴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文艺复兴运动出现在14世纪到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1)社会历史的原因从根本上促成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
①生产力的发展使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产生了萌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市场以及工商业,也产生了资产阶级。随着环球航行的成功和海外掠夺的兴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壮大。新兴阶级要求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争取政治权利,首先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发起进攻。
②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同时,西方利用中世纪东方的文明成果推进了海外贸易、扩张、掠夺等进程,人们活动的天地得以扩大,培养了人们的自信心,鼓舞着人们进一步探索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诸种文化的融合、碰撞是导致文艺复兴新文化产生的直接的原因
①在中世纪,虽然宗教文化占主导地位,但是民间文学中的进步作品、骑士文学中的非宗教因素以及某些下层僧侣创作中的异端思想,都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精神的变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②在13世纪前后的欧洲封建社会内部,已经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文化形态的胚胎和因子——城市市民的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性质完全不同于教会文学的市民文学,它本身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在艺术上也表现出某些近代艺术的明显特征,体现出城市市民独特的文化品位。这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受到14世纪初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后,必然会适时而强劲地发展起来,称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
③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直接文化动因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被重新发现。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给西方带回了东方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尤其是1453年土耳其攻陷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之后,大批东罗马帝国的学者逃亡西欧,被中世纪湮没了近千年的占代文化在西方获得了被重新发现的机会。资产阶级学者从这些占代文化中,发现了许多与封建神学相对立的精神,
引发了一场研究古典学术的热潮。于是,饱含人本精神和现实主义思想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为资产阶级即将喷涌而出的思想和激情提供了一个载体。
7. 堂吉诃德是怎样一个形象?
【答案】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家塞万提斯被后人誉为“现代小说之父”,其小说《堂吉诃德》代表着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的最高成就。《堂吉诃德》中的堂吉诃德形象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正面的喜剧人物,是一个悲剧性和喜剧性混杂在一起的人物形象。
(1)新旧观念交织下的复杂人物
堂吉诃德身上既有落后的旧观念,又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脱离实际,耽于幻想。堂吉诃德年近半百,唯一的爱好就是读骑士小说,为此而执迷不悟,找出破乱的甲胃和长矛,外出行侠仗义,不仅没有帮助别人,反而还害人又害己,成为一个疯疯癫癫的旧骑士。但是,一旦他忘记了骑上小说,不提骑士道,他就见解精辟,学识丰富,俨然一位知识渊博、思想敏锐的学者,处处流露出人文主义的思想观点。
(2)行动具有盲动性
堂话诃德的显著特点是脱离实际,耽于幻想。他满脑子都是骑士小说里描写的那套古怪的东西,到处都有魔法,巨人和妖怪。堂吉诃德办事不讲实际,单枪匹马地乱砍乱杀,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都毫不怯懦,而且从来也不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他的行动虽出于善良的动机,却往往得出有害的后果。
(3)有理想、有追求
堂吉诃德的行动也说明他不是空想,不安于平凡闲暇的生活。他不仅有理想,而且为了实现理想、改造现实可以不顾个人安危,不顾失败,表现出一种坚持理想、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和斗争精神。他所向往的理想和他所奉行的原则并不全是骑士制度的产物,其中也包含着人文主义的内容。如他酬尺奴役压迫,特别看重自由,把锄奸救苦,除暴安良看作自己的天职。他酷爱自由和公正,敢于为主持正义而忘我斗争。
(4)悲剧性和喜剧性融于一身
堂吉诃德目的与手段的矛盾,造成悲剧性和喜剧性在这一人物身上的有机融合。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兴起的历史时期,他却要复兴封建时期的骑士道,提着破矛屡次外出行侠仗义,在行侠的过程中,以骑士小说的虚幻眼光看待现实世界,闹出很多笑话,致使自己成了众人的笑柄。但是,他外出行侠是为了维护人间正义,铲除不平。在行侠的过程中,他屡遭挫折,甚至被打断肋骨;但他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显示出崇高的精神品质和执著的奋斗精神。堂吉诃德具有英雄的品质,然而,他的追求不仅跟时代脱节,而且也不被人们所理解,当他最后清醒过来的时候,却即将离开人世,这些都赋予其性格以浓厚的悲剧色彩。
总之,堂吉诃德身上的矛盾,说明了这一形象本身的复杂性、丰富性和艺术性,也反映了处于新旧交替时一期西班牙社会现实的矛盾。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赞扬了他为理想献身的高尚精神,同时也讽刺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批判了西班牙苟延残喘的封建制度和封建观念,彻底扫荡了泛滥的骑士小说。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