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0学科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科层制的正负功能。

【答案】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

(1)科层制的正功能

①明确的分工。科层制把从事的活动以正式规定的职责形式固定落实到人,即明确每一个管理者的权力和责任,并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作为正式职位而使之合法化。

②明确的职权等级。组织中的职位权力遵循层序的原则,即下一级职务接受上一级职务的管理和监督。实际上,明确的职权等级是组织实行大规模责任制和协作必需的原则。

③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在任何情况下,组织成员要遵守一整套抽象的规章制度,包括在具体情况下执行这些规章制度,其日的在于求得组织各部门之间活动的协调一致。也有利于公平合理、平等对待一切人和事。在这里,组织的规章制度是最高权威,它规定成员的权力、责任和活动程序等。

④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在处理公务时,成员应按规则办事,即本着严肃的非人格化精神,不搀杂个人的好恶爱憎,因而不带有情感和热情,保证工作按正式确定的方式进行。

⑤量才用人。科层制招聘人员按技术资格录用,并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承担某一职务的人员应保证其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同时,科层组织内还有一套按年资、按工作表现或两者兼顾的提薪晋职制度。

⑥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有职则有权,无职则无权。这就使组织管理者在更替过程中,并不影响组织的正常运转,保证了组织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2)科层制的负功能

科层制主要目的是用来指导政府和企业活动的组织形式,至今这种组织形式依然运行于社会之中,并且成为无法逾越的界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科层制会永远地存在下去。

科层制的负功能包括:

①科层制内部协调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现代民主主义与现代文明的矛盾,也就是一方面人们强烈地要求个人的权利得到保护,尊重个人作为人的尊严; 另一方面又是要求组织活动的理性化和制度化,以体现效率至上的信念。但是,实际已经证明这两个力面是相互矛盾的。内部的危机意味着科层制无法做到“内适应”了。

②20世纪下半期,组织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智能技术以及管理者的职能都发生

了变化,从许多方面重塑了组织的外部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使组织间的合作与竟争加剧,外部环境越来越不稳定。从前的一些政策法规也失去了解决问题的效力。

③从表面看,科层制的致命伤出在伦理方面,但是导致这种组织形式崩溃的则是它的外在环境。外部环境给这种体制带来的问题是组织所无法逾越的障碍。在两种挑战面前,科层制都无法做出适当的回应,既无法解决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冲突的情况,也无法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快速地应变。

④带来官僚主义问题,由于权力的单轨制,严格的公事公办,缺乏个人间的情感交流,繁文褥节,规章死板,使得组织活动偏离目标,带来机构的相对封闭和效率的低下。

⑤仪式主义。在实际的组织行为中,各种程序常常变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变成了目的,从而造就了一帮官僚、刻意奉行并拘泥于种种规则和程序,反而忽略了实际的组织的目标和效率。这些官僚会认为凡事只要准确地按照规定处理就问心无愧,而不管其后果如何。这样给组织带来了种种问题,如僵化、呆板、盲从、无弹性、无效率,普遍地形成“踢皮球”的作风。这就是科层制中的仪式主义。

⑥练就无能(trainedincapacity )。由于科层制分工细致,每个人都从事非常专门化的、固定的、千篇一律的工作,使他们以刻板的程序和技术去处理分配给他们的工作,这就使科层工作人员在遇到情况变化时无力应变,一筹莫展。

⑦彼得原理。科层制组织中,依据人员的工作成绩来决定升迁,是一项有害的方法。一个人工作表现极佳,因而逐级晋升,一直提升到他个人能力难以胜任的职位为止。这就是著名的“彼得原理”。“在一个层级体制里,每位雇员都会被提升到他无法胜任的职位为止。”认识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不足以胜任现职,会使人感到惶恐和焦虑,它将带来低效率的,甚至是错误的操作,缓和此焦虑的方法就是将自己埋在各种规则和规定里,而不去注意工作的实效。

⑧帕金森定律。韦伯研究科层制时,未曾预见到机构臃肿的问题。从理论上讲,领导者增聘助手,是因工作任务繁重自己无力独自完成; 而事实上,领导者可能为了提高他在组织中的地位和权力而要求增加部属。这样,本来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情,现在分割成许多环节,由许多人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没有偷懒,都尽了自己的责任,其结果与由一人担任并无不同。这就是帕金森定律。其要点有二:第一,一位官员希望增加部属,而不希望增加对手; 第二,官员们都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

⑨寡头政治。寡头政治即一个组织为少数或一个小团体所控制。米歇尔斯认为科层制组织会发展成为少数人统治,而这些人会为维持其权力而危害组织的发展。这一情形完全超出了韦伯的理想模型。科层制组织之所以发展成为寡头政治基于两个因素:第一,精英的权力野心; 第二,大多数组织成员对组织漠不关心,只要大家能从组织取得某些利益,他们就不会太注意领导的人选及其任职的状况。因此,在某种条件下,科层组织有反民主的趋势。

2. 在问卷设计中,问题措辞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对问题的语言表达和提高方式有哪些常用规则? 请简述之。

【答案】(1)问卷调查及设计:

①问卷调查,是采用一种预先设计好的结构化、标准化的问卷作为资料收集工具的一种调查方式。

②在问卷设计过程中,问卷的结构是以书面问答为主要形式的问题表格,用以收集有关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资料。一份完整的问卷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与答案、编码以及结束语等主要内容。

(2)问题措辞的基本原则:

语言是问卷设计的基本材料,要设计出含义清楚、简明易懂的问题,必须注意问题的语言。问题措辞的基本原则是简短、明确、通俗、易懂。

(3)在问卷设计中,对问题的语言表达和提问方式有下列常用的规则:

①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无论是设计问题还是设计答案,所用语言的第一标准应该是简单。要尽可能使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而不要使用一些复杂的、抽象的概念以及专业术语。

②问题的陈述要尽可能简短。问题的陈述越长,就越容易产生含糊不清的地方,回答者的理解就越有可能不一致; 而问题越短小,产生这种含糊不清的可能性就越小。

③问题要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双重(或多重)含义是指在一个问题中,同时询问了两件(或几件)事情,即在一句话中同时问犷两个(或几个)问题。

④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即问题的提法和语言不能使被调查者感到应该填什么,或者感到调查者希望他填什么。⑤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某些特殊情况外,人们往往习惯于肯定形式的提问,而不习惯于否定形式的提问。

⑥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如果向被调查者询问一个他们一无所知的问题,那么被调查者是无法回答的。

⑦不要直接询问敏感性问题。当问及某些个人隐私或人们对顶头上司的看法这样一些问题时,人们往往具有一种本能的自我防卫心理。因此,如果直接提问,则将会引起很高的拒答率。所以对这些问题最好采取某种间接询问的形式,井且语言要特别委婉。

3. 试以社会失范理论分析我国当前社会的社会越轨。

【答案】(1)失范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默顿从价值上将社会结构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目标; 一类是达到目标的手段。默顿所指的文化目标是社会依据它的规范体系认为是值得有、值得存在的东西; 制度化手段是社会认为是合法地获得文化目标的方式。

默顿认为,失范是在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时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的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当触犯刑律时即为犯罪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