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公共关系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职业公共关系的两种类型。
【答案】职业公共关系一般说来都是为组织服务的,但也有为特定的组织服务的以及没有固定的服务对象的。按服务对象的确定和不确定,可把职业公关分为两类:
(1)具有确定服务对象的职业公关
这类公共关系职业主要是指在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专门机构中的专业人员所从事的职业。这类职业公关服务于内、外两类公众:①对内,它协助组织领导决策层协调和处理员工、部门关系等。
②对外,它要协调和处理消费者关系、媒介关系、政府关系、同行关系等。同时,它还能起到为组织领导决策层做参谋的作用。由于其服务对象是确定的,所以它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服务对象的需求而展开的。
(2)不具确定服务对象的职业公关
这类职业公关主要是指独立于组织之外的公共关系专门机构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如独立经营的广告职业、咨询服务等。这类职业公关是一种服务性工作,具有“第三产业”的各种特点。有些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机构有时也对外服务业务。
2. 简述组织危机的特点。
【答案】组织危机一般具有普遍性、突发性和严重性的特点。
(1)普遍性。危机的普遍性是指任何能出错的都会出错,这是危机的法则。据调查,89%的企业领导人认为“企业发生危机如同死亡和税收一样,是不可避免的”。也有人说,危机是趁你不注意时积累的灾难。因此,危机普遍性的特点告诫人们必须防患于未然,要做好危机预防、危机预警,做到居安思危。
(2)突发性。危机的突发性是指危机的发生在时间上和征象上往往是不可预见的,或不可完全预见的。如有的组织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知道消费者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问题,但究竟何时何地何人会发生,却不得而知,不可预见。可谓“已知的未知”。
(3)严重性。危机的严重性是指出现危机对组织的形象、信誉、公众关系的影响是很大的,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
3. 简述组织潜在危机的评估。
【答案】评估潜在危机的基本仟务是要预见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然后再估计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可以借助潜在危机评估的模型进行。该模型的形成必须有两个指标:危机影响值和危机发生的
概率。
(1)危机影响值的计算方法是,先提出以下五个问题:
①假如危机逐步升级,危机会加剧到何种程度?
②新闻媒体或政府部门对公司的审查会达到何种程度?
③危机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正常业务的进行?
④公司在公众中的形象会受到多大程度的损害?
⑤公司的净利润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
把这些问题的答案绘制在标有从1(零度)到10(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的10个尺度的一张图表上。把这五个问题的答案对应的数值平均起来,我们便会得到从1到10的危机影响值CIV 。危机影响值超过5是比较严重的,说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为了估计最坏的情况,还需要获得另一项信息,即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把危机影响值和危机发生的概率这两个值标在危机晴雨表坐标上,就形成了评估潜在危机的模型。这个模型有四大区域①红色区域,危机影响值高于5,其发生的概率又大于50%0②墟泊色区域,危机影响值高于5,其发生的概率又小于50%③灰色区域,危机影响值低于5,其发生的概率又大于50%。④绿色区域,危机影响值低于5,其发生的概率又小于50%。
4. 简述危机传播管理的原则。
【答案】危机传播管理有三个基本原则:"3T ”原则; 公众为上原则; 维护声誉原则。
(1)"3T' ,原则
危机处理的“3T ”原则是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提出的。它强调了危机处理时把握信息发布的重要性。要注意的是,这个“3T ”原则对危机处理有它的参考价值,但在运用时要服从于“特殊的危机,特殊的处理”大原则的。"3T ”分别是Tellyourowntale (以我为主提供情况); Tellitfast (尽快提供情况); Tellitall (提供全部情况)。
(2)公众为上原则
公众为上原则是公共关系的核心原则,也是危机传播管理的核心原则。没有这条原则,那么,小危机也会转化成大危机。现实中,组织只有遵循了公众至上原则,才可能赢得公众的信任、赞誉,这是一笔无形资产,而这笔无形资产终将转化为企业的利润。
(3)维护信誉原则
维护信誉既是危机传播管理的出发点,又是它的归宿点。组织的信誉是组织的生命,而危机的发生常常会对组织的信誉带来负面影响,有时甚至会造成致命的打击。因此,危机传播管理要严格遵守维护组织信誉的原则。
5. 简述社会关系和公共关系之间的联系。
【答案】公共关系作为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无论在哲学层面还是在操作程序上说,都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既有社会关系的一般属性和一般特点,又具有自己特殊的形态特征。
(1)社会关系需要协调和平衡,而协调和平衡则需要一定的调节手段和机制。当组织与公众
之间相互作用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时,公共关系可视为两者之间的一种静态关系,而当“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时,它就表现为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活动和劝说过程,这就是所谓处于动态中的公共关系。
(2)在公共关系的实务操作上,静态公共关系可被理解为一种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社会关系,而动态公共关系则可看作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手段和机制。公共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一种调节机制,是由两种既有内在联系又有不同操作规程的方法来实现的。一种是即时的、以实现短期传播效果为目标的战术招数,一种是延时的、以达到长期关系管理为宗旨的战略实施。
近10年来,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即“关系技术”)和关系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一个新兴的、与公共关系同亲同宗的“关系管理”领域崭露头角,引起国内学界和各实际工作部门的注意。用“关系管理”的视野去审视公共关系中各种关系的建立、维系、发展或终止,努力克服“一切从即时效果出发”的短视公共关系行为,将是公共关系学术研究和实务操作的新的发展方向。
6. 简述当今环境变化的特征。
【答案】当今公共关系所面临的变化,其速度之快、规模之大、程序之乱、隐含的危机之深,己经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这种变化对关系的变化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理解了我们身处的环境变化的现代特征,才有可能把握好关系的变化管理的钥匙。当今的环境变化有四个现代特征:
(1)变化的超常速度
①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手段,高速管理是在变幻莫测、混乱无序的现代市场环境中,以信息和通讯为工具,实现组织(企业)的最佳整合、协调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创造质量最高的产品和服务,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市场,从而获得组织(企业)的持续增长和竟争优势。
②作为“关系管理”的公共关系特别地注重变化的超常速度在“个体”思维和行为方面的表现。组织、公众和传播方式(交流、沟通、劝说)日新月异的变化最初都是反映在“个体”上的,包括组织某领导人的决策变化、公众代表人物的态度变化、交流沟通劝说的手段变化。一个职业公关人员只有注意到了最先在“个体”上表现出来的变化,才能准确把握整体的、全局的、大过程的变化。
(2)要关注变化的超常规模
由于信息和通讯技术即关系技术的发展,世界早己连成一片。信息和通讯革命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其超地域性、超国界性和超制度性。2008年3月发生在我国西藏的暴乱事件,也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再加上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的炒作,我们在处理这一公关危机时就受到了“变化的超常规模”的挑战。别有用心者所散布的谣言,就像黑客们制造的电脑病毒,一天之内可以殃及全世界千万个电脑使用者。这真是牵一发而动全球,公关人员对此必须牢记在心。
(3)要看到变化的无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