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秦汉园林在中国园林史中的意义。
【答案】秦汉是我国园林建设的第一个高峰,此时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宫苑建筑园林,以建筑为主体,结合城市规划,把自然山水纳入到帝都整体宏伟蓝图之中。以自然山水为背景的离宫别苑在园林面积上占有主导地位,不断到各地名山封禅就是尊地的表现。在皇城中营造人间天堂,倾全国之力,率将士之功以营宫室、筑林泉成为这一时期的建设特征。
(1)秦汉园林概况
①初期基本上为皇帝、王侯、富豪所专有,建筑宏伟壮观,装饰宏放,空前绝后。园林总布局模拟天上星宿图案,并由简单模仿发展为自觉对应; 苑囿的形制较自然,无定规,无拘束,能因山就水,随遇而作。祈求长生成仙的意识在宫苑中时有反映。
②西汉中期以后受文十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出现诗情画意。
③东汉后期,皇家苑囿由崇尚建筑逐渐推崇山水林木,园林建筑亦趋向小型化,文人宅园初见端倪,隐士和隐逸思想开始对园林发生影响。
(2)秦汉时期的造园特点
①不具备古典园林全部类型,皇家园林气势恢宏。“宫殿与园苑相结合”是我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传统。“苑中有苑”代表西汉上林苑; 宫中有苑,苑中有宫。
②汉代建筑技术求形、求奇。
③私家园林初见端倪,小范围内参观。
④造园功能受神仙思想影响,由建筑空间转换为自然空间。
⑤写实的东西较多。
2. 简述清代造园著作(一家言》作者、园林方面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答案】《一家言》全名《性翁一家言文集》,又名《闲情偶寄》,作者李渔,字性翁,钱塘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李渔是一位兼擅绘画、词曲、小说、戏剧、造园的多才多艺的文人,平生漫游四方、遍览各地名园胜景,颇以自己能作为造园家而自豪。先后在江南、北京为人规划设计园林多处,晚年定居北京,为自己营造“芥子园”。《一家言》共有九卷,其中八卷讲述词曲、戏剧、声容、器玩。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
联匾、山石五节。李渔认为“幽斋磊石,原非得己; 不能致身岩下与木石居,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即人们不能经常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乃退而求其次,摹拟大自然而创为园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熔铸、反映园主人或造园家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感受。因此,“主人雅而取工,则工且雅者至矣; 主人俗而容拙,则拙而俗者来矣”。在“房舍”一节中,李渔竭力反对墨守成规,抨击“亭则法某人之制,榭则遵谁氏之规”,“立户开窗,安廊置阁,事事皆仿名园,丝毫不谬”的做法,提倡勇于创新。在“窗栏”一节中,指出开窗要“制体宜坚,取景在借”。借景之法乃“四面皆实,独虚其中,而为便面之形”,这就是所谓“框景”的做法,李渔称之为“尺幅窗”、“无心画”,并举出他自己设计制作的数例。“山石”一节尤多精辟的立论,李渔非常重视园林筑山,认为它“另是一种学问,另有一番智巧”。他主张叠山要“贵自然”,不可矫揉造作。此外,在“山石”一节中李渔还谈到石壁、石洞、单块特置等特殊手法,并从“贵自然”和“重经济”的观点出发,颇不以专门罗列奇峰异石为然。他推崇以质胜文,以少胜多,这都是宋以来文人园林的叠山传统,与计成的看法也是一致的。
3. 三大地方园林各自的风格特点有什么? 形成因素都有哪些?
【答案】三大地方园林指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
(1)主要风格特点:
①江南园林:空间富于变化,移步换景,小见大; 叠山石料太湖石、黄石为主; 园林植物落叶为主,配合常绿花木; 园林建筑取江南民间乡土风格,如水墨画; 家具、字画精美。
②北方园林:建筑封闭厚重,具有刚健之美; 较重视礼仪典章,多使用中轴线; 叠山多当地的大青石、北太湖石为主,且技法厚重; 水体较小,有时出现旱园; 植物落叶为主,花木品种较少,有时呈现萧索寒林景观。
③岭南园林:规划上以宅院为主,庭院与庭院的组合变化; 用英石包镶假山,所谓“塑石”,出现姿态嶙峋的景观; 沿海一带用石蛋、珊瑚礁掇山; 水体较大,平面呈明显的几何图形,园中多有纵横轴线,受到西方园林文化的影响; 建筑通透开敞,体量偏大,或建筑密度稍大,深邃而不开朗; 观赏植物品种丰富多样,一年四季花团锦簇,景象常新。
(2)形成因素:自然方面:各地气候、物产,环境等构园因素的差异。人文方面:各地历史文化积淀的不同,城市工商业的兴起,资本萌芽的发展。造园技术方面:文人、士流、富商大贾及造园工匠相互学习,身份的转化,造园技艺的广泛普及等。
4. 谈淡早期寺观园林的选址条件、基本类型及其对我国风景名胜开发的意义。
【答案】(1)选址条件早期寺观园林选址一般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①是靠近水源,以便获得生活用水;
②是靠近树林,以便采薪和采集食物;
③是地势向阳背风、易于排洪、小气候良好。但凡具备这一个条件的地段也就是风景美好的地段。
(2)基本类型早期寺观园林的基本类型有,城市寺观园林和郊野寺观园林。
(3)意义魏晋早期寺观园林尤其是郊野寺观园林成为我国名胜风景开发的先河,成为宗教信徒向往的圣地,文人官僚游憩的乐园,来往商旅的宾馆。远离城市的名山大川再不是神秘莫测的地方,它们已逐渐向人们敞开其无限幽美的丰姿,形成早期旅游的风景名胜区。
5. 宋代的“文人园林”有何特点? 试简单描述
【答案】文人园林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到宋代,已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巨大潮流,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同时还影响及于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风格寓有魏晋南北朝以来一脉相承的隐逸思想和显而易见的文人的精神寄托。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个方面。
(1)简远简远即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这是对大自然风致的提炼与概括,也是创作方法趋向写意的表征。简约并不意味着简单、单调,而是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①景象的简约造园诸要素如山形、水体、花木、建筑不追求品类之繁复,不滥用设计之技巧,也不过多地划分景域或景区。所以,司马光的独乐园因其在“洛中诸园中最简素”而名重于时。
②景题的“诗化”意境的深化在宋代文人园林中特别受到重视,除了以视觉景象的简约而留有余韵之外,还借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像外之旨。
(2)疏朗园内景物的数量不求其多,因而园林的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园林筑山往往主山连绵、客山拱伏而构成一体,且山势多平缓,不作故意的大起大伏。植物配置亦以大面积的丛植或群植成林为主,林间留出隙地,虚实相衬,于幽奥中见旷朗。建筑的密度低,数量少,而且个体多于群体。不见有游廊连接的描写,更没有以建筑而围合或划分景域的情况。
(3)雅致官僚士大夫追求不同于流俗的高蹈、沉腼隐逸的雅趣作为逃避现实的惟一的精神寄托,反映在园林上,就表现为雅致的风格。譬如,园中种竹,在私家园林中大量栽植梅、菊,园林用石盛行单块的“特置”,此外,建筑物多用草堂、草庐、草亭等,亦示其不同流俗。
(4)天然宋代私园所具有的天然之趣表现在两方面:
①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
②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园林选址很重视因山就水、利用原始地貌,园内建筑更注意收纳、摄取园外之“借景”,使得园内园外两相结合而浑然一体。上述四个特点是文人的艺术趣味在园林中的集中表现,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四个基本特点的外延。文人园林在宋代的兴盛促成了中国园林艺术继两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升华。
6. 秦汉时期著名的建筑宫苑有哪些?
【答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造宫室,规模宏伟壮丽。这些宫室营建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如“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一苑,其中分布着宫室建筑。苑中养百兽,供帝王射猎取乐,保存了囿的传统。秦汉时期较著名的宫苑主要有:秦朝有咸阳宫、阿房宫、兰池宫等; 汉朝有上林苑、建章宫、长乐宫、未央宫等。
(1)咸阳宫
咸阳宫是中国秦代宫殿,位于今陕西咸阳市东,当初秦都咸阳城的北部阶地上。公元前350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