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农业大学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答案】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区分为用于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
社会总产品和服务的各个组成部分经过流通进入消费,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使用价值上得到替换,这就是社会总产出的实现。这个过程是在市场上完成的。社会总产出的实现包括了价值补偿和使用价值替换,也包括了总量补偿和结构性的补偿。所有这些补偿和替换过程就是社会总产出在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态上都得到实现的过程。
2. 垄断竟争
【答案】垄断竞争是指介十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既具有某些竞争的特点,义具有某些垄断特征的一种市场结构。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市场结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
(1)市场上一个行业中存在许多企业。
(2)这些企业的产品属于差别产品,即它们虽然是同一类产品,但在产品的商标、包装、设计、质量、性能、声誉、服务、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差别。一方面,由于产品具有不同特色,因此不具有完全替代性; 另一方面,又因为它们具有相似之处,从而具有高度的可替代性。
(3)企业所具有的市场势力的大小,取决于其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相比是否具有很大的差别。产品差别越大,垄断程度就越高; 产品差别越小,替代性越强,竞争程度就越高。每个企业既是垄断者,又是竞争者。
(4)不存在企业进出市场的障碍。产品差别是垄断竟争形成的主要原因。
3. 纯粹流通费用
【答案】由商品价值的运动引起的流通费用,即在商品买卖过程中,由商品变为货币和货币变为商品而支出的费用,是纯粹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包括用于商业簿记、邮资、通信、广告及商业职工的工资等的费用。这类费用是商品的价值形式变化所发生的费用,它与使用价值的运动无关,纯属非生产性开支,所花费的劳动是非生产性劳动,因此,它不产生价值和剩余价值。对它的补偿,从现象上看,是通过商品售卖价格的加价来补偿的; 从源泉上看,是通过对价值或剩余价值的扣除而得到补偿。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及纯粹流通费用所要得到的平均利润,归根到底来源于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4. 一元经济
【答案】二元经济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形成的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同时并存的
经济结构。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是在资本积累不足、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科学技术极为落后、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严重缺乏(在发展中人口大国还要加上人口数量压力和人均资源占有量约束)等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现代化,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期间,发展中国家一般都会同时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结构和部门:一种是以传统方法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极为低下,收入只能维持劳动者最低生活水平的乡村农业部门; 另一种是以现代方式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较高、劳动者工资水平也相应较高的城市工业部门。这就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必然出现的二兀经济结构。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在促进二元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二元经济走向一元的现代经济,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5. 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合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机构服从于垄断组织,并被用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高额垄断利润,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不断加深的必然结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如下:
(1)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时期。这一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表现为国家通过直接投资和将私人企业国有化建立国有经济以及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集中统制。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表现为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和平时期、在各国经济相对稳定发展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已经成为涉及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的生产关系体系。
6. 新经济政策
【答案】新经济政策是苏联在1921年由国内战争转变到和平经济建设时改变“战时共产主义”体制后所实行的经济政策。当时在列宁领导下,苏维埃政权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采取利用商品经济关系的政策。列宁根据对俄国国情的分析认识到,经济、政治和文化落后的俄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这就决定其在革命胜利后不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必须走迂回曲折的道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虽然有反对国际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原因和必要,但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是不成功的。列宁要求放弃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设想,重新回到迂回曲折的道路上来,强调必须善于考虑那些便于由宗法制度、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战争结束后,很快放弃“战时共产主义”体制,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1)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缴税后的剩余粮食可以自由出售;
(2)发展商业,在一定限度内允许自由贸易和私商存在:
(3)在国营企业中,实行经济核算制,并以租让、租赁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把某些国营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或私人经营。
7. 市场经济
【答案】市场经济是指社会经济资源主要由市场来进行配置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作用具有有效性,可以促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市场竞争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又驱使商品生产者不断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获取更多盈利,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市场或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又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一是具有盲目性,二是滞后性,三是具有浪费性。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市场经济的特征主要有:经济资源配置市场化,经济单位行为主体化,市场竞争平等化,商品价格市场化,市场体系完善化,市场管理和市场行为法制化。
8. 经济规律
【答案】经济规律又称“经济法则”,是指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经济规律依一定的条件而发生作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当经济事物本身的性质和其存在的条件发生变化时,经济规律也就发生变化。经济规律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1)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规律;
(2)在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商品和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等)、社会大生产规律;
(3)在某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的按劳分配规律等;
(4)在某种特定经济领域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它主要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变动关系,如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反映收入和消费之间变动关系的恩格尔定律等。
二、简答题
9.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有哪些形式?
【答案】对外经济关系是指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总称,包括国际商品交换、资金和技术交流、劳务的输出与输入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别是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以及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只依靠自己的资源和技术,孤立地发展自身经济。只有通过经济交流,互通有无,调剂余缺,来加快本国的经济发展。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形式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