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Z1501政治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自然垄断
【答案】自然垄断是指在某些产业中,只有由一家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经营供给整个市场,才能使生产最有效率的垄断现象。它决定着某些行业由一家企业垄断经营的合理性,并由政府的市场准入管制加以保障。在自然垄断行业如果由两家以上的企业进行生产,生产成本将会上升。当在任何产量范围内都有规模经济特征时,随着产出的增加,平均成本就会下降,并且对于任何一个既定的产量,一个企业生产总比几个企业共同生产更节约成本,此时就存在着自然垄断。实际上即使平均成本不是处处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自然垄断也可能发生。
2. 资本主义市场调节具有哪些局限性?
【答案】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中表现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
(1)外部性问题难以得到解决。所谓外部性问题,是指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两个方面。所谓外部不经济,是指经济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对其他经济主体的利益构成损害。所谓外部经济,是指有些经济主体不付任何代价便可得到来自外部的经济好处。外部性问题是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难以解决的。
(2)市场运行主体行为目标具有短视性。在市场调节下,经济主体只注重当前资源稀缺,忽视长远的资源稀缺; 只顾近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 只顾局部利益,忽视整体社会利益。这就决定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不一致,微观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总体运行的要求相背离,个别企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3)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由于竞争,经济主体往往不顾社会资源的约束,而拼命盲目投资和扩大生产,这就必然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同时,由于从价格形成、信号反馈到产品生产有一定的时间差,企业和个人掌握的经济信息不足,加之社会生产活动具有一定的惯性,从而在供求己经平衡甚或供给己经过剩时,生产仍有进一步增长的可能,在供求平衡甚或供给己经短缺时,生产却会继续收缩。这些都将导致社会劳动的浪费。
(4)市场调节会造成人们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在市场调节下,由于人们的智力享赋不同,特别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中的不同地位,收入水平的差距会不断扩大,从而偏离社会公正原则。收入分配不公会引发社会矛盾,也会引起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影响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5)市场调节不能解决社会再生产中的矛盾。社会再生产中的主要矛盾是:
①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矛盾。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其他规律的作用,一方面,生产有无限扩大的趋势,社会总产品即社会总供给急剧增长; 而另一方面,总需求,特别是其中以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的个人消费需求为主的社会消费需求却相对地落后于
总供给的增长。从而总供给和总需求从根本上总是处于矛盾之中。
②产业结构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矛盾。现代资本主义高度社会化的大生产,要求各个产业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以保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然而,一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决定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二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产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客观上不能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所需要的各产业间协调的比例关系。
③资本周转与社会再生产的矛盾。由于生产过程的物质性质以及其他种种条件所决定,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周转速度是不同的。周转速度慢的部门,在较长时间内取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而在这个时间内不提供任何有效用的产品; 而另一些周转快的部门不仅在一年间不断地或者多次地取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而且也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为了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处理好这两大类社会生产,否则,必然会引起物资紧张和货币市场混乱。
由此可见,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会导致社会生产中产生诸多矛盾,因此需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调节之不足。
3. 简单劳动
【答案】简单劳动是“复杂劳动”的对称,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训练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区分标准,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个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昨天的复杂劳动在今天可能就是简单劳动。由于复杂劳动本身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是较高级的劳动,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要高。复杂劳动折合为简单劳动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的。
4. 劳动力商品
【答案】劳动力商品是指成为市场交易对象的人的劳动能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在资本主_义社会,劳动力是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1)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处置自己的劳动力,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即劳动力的所有权属于劳动者本人。
(2)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既没有生产资料,又没有生活资料,他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尚品来出卖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
劳动力作为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5. 具体劳动
【答案】具体劳动是指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在劳动目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操作方法、劳动成果上都各不相同。这种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称为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的种类和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
术的进步和人们需要的改变相应地发生变化。具体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只有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使用价值来。具体劳动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6. 虚拟企业
【答案】虚拟企业是指某一企业或若干企业以一种或多种的优势资源为核心,为实现特定的企业目标,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和职能部门,而将其他的功能和职能虚设,实现资源的最佳组合而建立起来的企业组织。虚拟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网络虚拟企业,主要是指利用因特网和信息技术、电子货币等先进技术手段,提供商品和服务;
(2)品牌型虚拟企业,主要是指以商品和服务品牌资源为核心,而虚拟掉生产等部分职能的企业;
(3)联盟型虚拟企业,主要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资源优势互补的企业,为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结成的利益风险共享的松散型联合体。
7. 社会消费水平
【答案】社会消费水平,即消费需求的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实际消费的消费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它表明消费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一定时期所形成的社会消费水平,从根本上说是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而受到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制约,此外还受到一系列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制约。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综合反映,同时又受社会生产关系的制约。消费水平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
(包括劳务)的数量,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实际满足的程度; 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数量,而且包括消费品的质量; 更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包括消费质量在内。消费质量高,反映消费水平达到较高的层次。消费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求增加消费品和劳务的数量,而且要求不断提高消费质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水平包括消费质量在内。社会总消费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居民个人消费。社会消费水平的变化会通过直接影响消费规模进而对社会总需求的规模产生影响。它是分析社会总需求的规模时所需要重点考察的对象。
8. 消费信用
【答案】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消费信用的方式主要有赊账、分期付款和发放消费信贷等等。赊账是利用结账信用卡,凭信用卡先购后支付。分期付款是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先支付部分现款,然后根据签订的合同,分期加息支付余下的贷款。在货款未付清前,商品所有权属于卖者。分期付款多用于耐用消费品的交易。根据接受贷款的对象不同,消费信用可分成两类:一是买方信贷,银行直接对商品消费者发放贷款; 二是卖方信贷,由银行凭分期付款单据并以此作抵押,对销售商品的企业发放贷款。消费信贷是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向缺乏货币购买力的消费者提供贷款的活动,是推销商品、扩大销路、刺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