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俄语语义态问题研究

关键词:语义态;句法态;谓项

  摘要



俄语中“диатеза”(语义态)这一概念产生于苏联时期。在А.А.Холодович和И.А.Мельчук的著作中首次将“диатеза”与“залог”的概念相区分,Е.В.Падучева,В.А.Успенский和С.Е.Яхонтов在其专著中也相继提到了“语义态”的概念。此后“диатеза”作为固定的术语被广泛应用于语言理论句法学的分析之中。近些年来,动词语义态的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莫斯科语义学派的集成化描写方法,把动词的词义、语义、句法、形态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语义态被定义为语义与句法两个层面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为了便于模式化研究,该定义还可以理解为参项语义角色和其句法位置之间的关系。同一个动词应用在不同的句子中具有不同的语义态,语义态不是一成不变的。语义态发生变化会导致语用层面的变化。“залог”是句法态,从句法层面对俄语动词进行划分,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较为认同的是划分为主动态与被动态的“两态学说”。本文将对句法态进行简单介绍,重点研究俄语语义态问题。

全文共分为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及结论五大部分。

绪论部分共分为四小节,分别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创新以及论文的总体结构框架。第一章分别介绍了语义态和句法态的概念及主要内容,介绍了语义态在俄罗斯语言学界的发展历程,相关术语的演化,以及从历时的角度介绍了句法态在古俄语、近代俄语、现代俄语中的发展历程,以此作为切入点展开对这两个概念的分析研究,最后将两者的异同之处加以比较分析。从第二章起,论文的重点放在了对语义态的应用及分类的研究中。第二章是依据俄语动词谓词的特点进行分类,分为直接及物态、不及物态及其他语义态三大类,在每一大类下分为若干小类别,分别举例加以说明,深入分析了每一类谓项在语义态中的具体应用规则。这种分类方法是基于与句法态分类相对照的考虑。第三章从动词的词汇意义的角度再次对动词的语义态进行分类,采用了不完全列举法,选用了其中几类有代表性意义的动词来说明它们的语义态使用规则。结论部分对本研究取得的结果进行结论性论述,对语义态和句法态的分析应用加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