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858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之经济法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858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之经济法考研核心题库(一).... 2
2018年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858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之经济法考研核心题库(二).. 15
2018年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858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之经济法考研核心题库(三).. 28
2018年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858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之经济法考研核心题库(四).. 41
2018年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858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之经济法考研核心题库(五).. 53
一、简答题
1. 简述我国税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税法基本原则,是指在有关税收的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1)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都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规定; 征纳主体的权利义务只以法律规定为依据,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不得征税或减免税收。税收法定原则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①课税要素法定原则,它是模拟刑法中罪刑法定主义而形成的税法原则,其含义是指课税要素的全部内容和税收的课征及其程序等都必须由法律规定。
②课税要素明确原则,是指在法律和授权立法的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中,对课税要素和征收程序等内容的规定,必须尽量明确而不生歧义。
③程序合法原则,又称依法稽征原则,是指征税机关依法定程序征税,纳税人依法定程序纳税并有获得行政救济或司法救济的权利。
(2)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大体有受益标准和能力标准两种。受益标准是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中享受利益的多寡,判定其应纳多少税或者应分担多少税负。能力标准是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判定其应纳多少税或其税负应为多大。
按照纳税人之间的经济条件或纳税能力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税收公平有两层含义:
①横向公平,是指经济条件或纳税能力相同的纳税人应负担相同数额的税收,即同等情况同等税负。
②纵向公平,是指经济条件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即不同情况不同税负。
(3)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就是要求政府征税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税收效率包括税收的经济效率与税收行政效率两种:
①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政府向企业和个人征税不但是收入分配,也是资源转移,是对市场所决定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它既会促进经济效率或效益提高,也会导致经济效率的损失。
②税收的行政效率,又称税收的制度效率,是指政府设计的税收制度能在筹集充分的收入基
础上使税务费用最小化。
2. 简述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的垄断协议的具体形式。
【答案】(1)垄断协议的概念
垄断协议,是指企业之间的联合协议或协同一致行为,也称联合行为。其通常是协议各方共同对商品的价格、数量、地区等进行限制,会阻碍、扭曲正常的市场竞争和交易。
(2)垄断协议的具体形式
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的垄断协议有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两种具体形式。
①横向垄断协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生产或销售同一类型产品或提供同一类服务而处于相互直接竞争中的经营者,通过共谋而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
横向垄断协议具体表现为:a. 固定价格行为,即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通过协议、决议或者协同行为,确定、维持或者改变价格,从而减弱或消除竞争的行为。b. 限制产量行为,即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共谋限定商品的生产或供应数量的行为。c. 划分市场行为,即竞争者之间分割地区、客户或者产品市场的行为。d. 联合抵制交易行为,即多个竞争者联合起来不与其他竞争对手、供应商或者客户交易的行为。
②纵向垄断协议
纵向垄断协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同一产业中处于不同环节而存在交易关系的经营者,通过共谋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
纵向垄断协议的具体表现包括:①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②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③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反垄断法在概括地禁止垄断协议的同时,也允许乃至鼓励某些垄断协议的存在。
3. 什么是审计? 它有哪些特征?
【答案】(1)审计的概念
审计,是指独立的第三方依法或者接受委托,对被审计人记录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允当性进行审查,并将审计结果向法定机关或委托人报告的一项活动。
(2)审计的特征
①审计的对象是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
②审计主体是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无直接利益关系的第三方;
③审计的目的是确认有关会计资料反映的真实性、准确性、允当性;
④审计的成果(审计结论、审计报告)应向有关方面报告;
⑤独立性,即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⑥权威性,即审计机构的宪法中所明确的法律地位,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干涉,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
⑦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取信于被审计人以及审计委托人的重要前提。
4. 简述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1)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
①在调整对象力一面
经济法与民法各自都有特定的调整对象,都调整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②在渊源方面
经济法与民法的渊源,都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和习惯法、判例法、法定解释。
③在独立地位方面
经济法和民法在整个法的体系中,都属于国内法体系,都是独立的法的部门,而不是综合部门,更不是法学学科。
④在作用方面
经济法和民法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推动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发挥着巨大作用。
(2)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
①调整对象不同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协调的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它不调整人身关系。民法调整的对象是民事关系,即作为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②法律关系主体不同
经济法的主体有协调主体和协调受体,包括国家机关、经济组织、市场中介组织,以及农户、个体工商户、个人等。民法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③作用不同
经济法作为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之法,比较注重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同时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利益。民法作为体现市场调节机制之法,比较注重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利益,同时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④调整方法不同
经济法采取了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调整方法; 就惩罚而言,对于违反经济法义务而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采取追究经济责任和非经济责任相结合的制裁形式; 非经济责任包括行为责任、信誉责任、资格减兔责任和人身责任。民法对于违反民法义务而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主要采取民事制裁的形式。
5. 试从理性分析与实证分析两个方面论证经济法体系的三个基本法律构成,
【答案】经济法体系由市场规制法、国家投资经营法及国家引导调控法(或称宏观调控法)三部分构成有其理论及实证基础。
(1)实证分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