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工作概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儿童福利服务的类型。

【答案】儿童福利服务的类型的主要内容有:

(1)从实务角度出发,以服务的方式为依据,可以将其分为四种:

①支持性服务

支持性服务是指通过提高家庭的功能,强化父母的责任,促进儿童福利。它具体针对那些家庭和儿童关系体系在结构上虽然完整,但已出现问题的情况,强调运用家庭本身的力量,努力降低亲子关系的紧张。

②保护性服务

保护性服务讲求最小程度地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维护其发展过程的稳定,其目的在于防止儿童被虐待、被忽视及被剥削,并加强家庭的功能。

③补充性服务

补充性服务是对儿童生活的基本状祝作必要的改善,但仍有部分保留,针对透过辅助有可能恢复功能的一此家庭。

④替代性服务

替代性服务是指完全用替代性的措施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针对子女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需要短暂地或永久解除亲子关系的家庭。

(2)按工作性质,可以将儿童服务分为:司法保护、卫生保健、教育和福利服务四种。

2. 什么是医务社会工作? 其内涵外延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1)医务社会工作概念

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基本领域之一。1905年医务社会工作正式诞生以来,医务社会工作己有百年历史。一般来说,人们通常从社会工作专业和健康照顾服务体系之间关系的角度界定医务社会工作。将社会工作专业和健康照顾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实际创造了跨越和整合两个专业的新领域。在这种意义上说,医务社会工作泛指医药卫生和健康照顾服务领域中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2)医务社会工作内涵外延的变化

医务社会工作概念内涵外延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人们对疾病、健康概念理解的深化,生理疾病(身体健康)、心理疾病(心理健康)和社会病理学(健康社会)决定着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

①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它由最初的医院社会工作,经过医务社会工作,转变为健康社会工作; 由最初的医院环境和家庭状况,经过医疗处境转变为广泛的健康处境。

②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的系统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色彩越来越浓厚。它由单纯关注疾病治疗转

变为综合关注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由单纯医务社会个案工作发展为医务社会工作、精神疾病社会工作、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和康复社会工作等。

③医务社会工作概念越来越多地反映为医院之外、非医疗性和综合性的社会工作干预措施,越来越多地说明健康与福利之间的密切关系和内在逻辑联系,福利成为医务社会工作的灵魂。

3. 为什么要对小组中的互动进行控制? 怎样有效地进行控制?

【答案】社会控制是一个描述小组取得其成员的一致性和依从的过程,主要包括小组规范、角色、地位等控制手段。

(1)在小组中使用和发展小组规范

①规范涉及一切为小组成员所接受的行为模式。小组通过对小组成员按照小组目标期望而表现的行为给予肯定,对偏离期望的行为给予处罚的方法,对小组成员的行为形成约束,起到稳定小组的效果。

②小组规范有两种:一是由小组成员自己发展起来的规范,二是由社会工作者发展的规范。由小组成员发展的规范是小组成员通过对成员行为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过程形成的,随着小组的发展而发展,可以传授给任何一个小组成员。由社会工作者发展的规范有两种途径,既可以根据小组的目的和在了解小组成员的期望后去推动规范的发展,也可以引入其他类型的规范,经过明确的陈述或社会工作者的示范行为使其被小组成员接受。

③发展规范还需要评估己有的规范。建立和保持良好的沟通、高凝聚力可以提高规范的效果。在规范妨碍小组活动或规范的存在导致不合需要的行为时,改变规范会有助于小组成员的改变。

(2)恰当地利用小组中的角色和地位

①在小组的社会控制中,恰当地利用角色,有助于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从而实现小组目标。 ②通过改变和使用小组成员的角色,可以帮助小组成员学会预期的行为。通过同小组成员讨论他们在小组中现有的角色,分清角色的责任和特权,调整小组成员对角色的期望,学习体验新的角色,可以帮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界定和调整。

(3)提高小组凝聚力和小组目标

①小组凝聚力是小组成员希望留在小组中的程度。凝聚力可以使小组成员在小组中获得满足感、安全感和被尊重感,使他们对小组活动充满兴趣,从小组中感受到他们的声望和地位。

②提高凝聚力有助于促进小组的发展。限制小组的规模、设计有吸引力的活动、选择有相似背景特征的小组成员、根据小组成员的需要建立和调整小组目标、发展小组成员对小组的责任心、在小组中形成相互信任和和谐的气氛,会提高小组的凝聚力,有助于实现小组目标。

4. 比较不同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模式的优劣。

【答案】伴随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社会工作的督导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每种不同的模式都有其背后的哲学理论,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点与不足。

(1)成长与发展模式

①主要特点

成长与发展模式采用大量的个别化教学,重视与强调学生的感觉、情绪及心理需要,帮助学生发展专业自我及自我意识,启发学生的自我觉悟与思考。在这里督导是一个催化剂。

②指导思想

成长与发展模式的指导思想主要是采用治疗学的理论,认为专业表现取决于个人的成长。因此,它强调心理学的理论,看重学生成长的过程。

③犹势与劣势

a. 优势:采取个别化教学可以照顾到每个实习生的特性使实习生得到有针对性的适合自己的成长; 注重实习生的自我及自我意识的发展。

b. 劣势:督导只是起到一个催化剂的作用,如果实习生的觉悟没有得到期待的高度,可能并不会提高实习生的专业水平和成长。

(2)学徒模式

①主要特点

学徒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督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非常紧密的师徒关系,因此,非常强调良好的督导关系。这种学徒式的学习是非结构化的,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即手把手讲解教授,碰到什么样的工作就学做什么。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一定强调重点,但它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的学习方式。督导主要运用讨论方式,采用过程记录评估学习的进度与学生的进步。

②指导思想

学徒模式的指导思想是认为学习是一种“干中学”,好的实务来自十不断重复的学习,在干中不断提高。这种理论基于行为理论,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

③犹势与劣势

a. 优势:督导关系良好; 督导采用全面的、综合的学习方式,解决实习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督导采用讨论的方式,能够启发实习生。

b. 劣势:誓导采取手把手教授的方式,可能会导致实习生产生依赖的情绪,不利于实习生的自我思考和自我解决能力的提高。

(3)结构化学习模式

①主要特点

结构化学习模式是一个详细计划好的学习过程,它强调学习开始前有一个课程计划,按部就班,一个课程一种内容,一步步学习。教学方法也是系统化的,强调运用多种不同方法及不同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尤其注重模拟教学法。这种模式的学习事先制定有标准的评估方式。团队教学也是这种模式的一大特色。

②指导思想

结构化学习模式基于教育模式,认为直接的观察对于学习的效果有重要影响。而且这种模式的设计基于成人学习理论,重视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这种模式是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

③犹势与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