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太原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61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 )。

A. 因果观上的唯物主义观点

B. 因果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C. 因果观上的形而上学观点

D. 因果观上的相对主义观点

【答案】B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因果关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题干中一些哲学家认为因果关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一观点否认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2. 在物质和思想关系中,上层建筑属于( )。

A. 思想关系

B. 物质关系

C. 经济关系

D. 财产关系

【答案】A

【解析】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社会意识形态是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观点、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它表现人们之间的思想关系,通常称为思想上层建筑或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因此,上层建筑属于思想关系。

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问和空间( )。

A. 是绝对的

B. 是相对的

C. 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D. 既非绝对的,也非相对的

【答案】C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①时间和空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它们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②受物质运动特性所制约的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4. 休漠说“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 )。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不可知论的观点

D. 经验论的观点

【答案】C

【解析】不可知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认识论,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它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认社会实践的作用。“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是指人与外界通过感觉隔离开来,人们是无法通过感觉认识世界的,即世界是不可知的。

5.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

A. 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 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 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 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答案】B

【解析】“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的意识是:听取言论一定要寻求它的实际用途,观察行为一定要寻求它的实际功效。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的理论出发点是( )。

A. 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原理

B.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答案】B

【解析】人民群众首先是通过物质生产活动,并且通过在这个基础上所进行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以及精神领域等方面的活动,来创造历史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7. 人的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 个人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B. 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

C. 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D. 个人知识和才能的多少

【答案】B

【解析】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个人对社会所作奉献的多少。一个对社会不承担任何责任的人,对社会、对他人没有任何奉献的人,就是一个没有社会价值的人。反之,一个人对社会所作贡献越多、越大,他的社会价值也就越高,他的人生也就越有意义。

8. 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上,如果否认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在认识论上犯的错误是( )。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唯理主义

【答案】C

【解析】毛泽东指出:“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一一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坚持认识论中的辩证法,就是既看到人的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及其在理性渗透下对动物被动感知的超越性,又要看到它的局限性,看到由感性认识上升、深化为理性认识的必要性。因此,否认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在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在认识论上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9. 唯物史观认为,人在价值关系中( )。

A. 只能是价值主体

B. 只能是价值客体

C. 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

D. 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

【答案】D

【解析】唯物史观认为,价值总是与人的社会联系在一起,总是同人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对象价值和实现了自身价值。主体及其需要是价值关系形成的根据,只有人才是价值主体,是价值的创造者、实现者和享受者; 客体及其属性是价值关系形成的又一根据,客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

10.把人与自然联结起来的中介是( )。

A. 政治制度

B. 经济制度

C. 生产劳动

D. 社会意识

【答案】C

【解析】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是联结人和自然的纽带,劳动的出现,标志着人从自然中分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