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16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学之教育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边际收益
【答案】教育边际收益是指一定时期内新増加的教育成本所增加的教育收益。教育成本指增加期间的成本,教育收益也限于增加期间的教育所増加的收益。若以增加期间为K 年,以毕业年为第一年,则K 年后边际成本现值为:
式中为j 年所增加的教育成本,i 为利率。其边际收益公式为:
式中,t 为所得利益与成本发生的时间,
值为:
2. 教育成本
【答案】教育成本是指培养学生所耗费的社会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其货币表现为培养学生由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直接和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按不同标准,教育成本有不同分类:①社会平均成本和个别成本;②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③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④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⑤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⑥生均年教育成本和生均全期教育成本;⑦教育要素成本、教育工资成本、教育边际成本、教育单项成本、教育精神成本等。从成本核算角度,有不同计算公式:教育成本=教育社会成本+教育个人成本;教育成本=教育直接成本+教育间接成本;教育成本=教育固定成本+教育变动成本。研究教育成本,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和分析,有助于教育部门提高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教育和学校管理水平,有助于教育计划和学校计划的编制,教育经费的合理负担等。
3. 教育产权
【答案】教育产权是教育范畴内的经济学概念,是指拥有举办教育机构财产的权利,即人们围绕着教育财产所结成的权利关系。从实际意义分析,教育产权主要是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财产权,简称学校产权或教育组织和机构的财产权利;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则包括学校和教育机构财产的使用权、占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教育产权的特征:①教育产权具有产业性和公益性特性。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若进入教育市场,表现出来的是产业性;学校若组成一个
分别为某期间教育所得利益,则边际收益现
非营利性法人组织结构,不加入市场进行交易活动,则表现为共有或公有产权特性。②教育产权具有强制性和排他性。教育产权具有一定的法权形式,可得到法律和契约的保护。教育产权主体若属于私人产权,则具有明显的排他性;教育产权主体若为国家或集体公有产权,则具有排斥其他人员侵占或分割的排他特性。
4. 知识经济
【答案】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生产、使用、消费、流通、交换为过程的经济形式。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6年年度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这个概念,成为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志。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包括科学、技术、能力、管理等,但更加强调知识中的能力部分。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有:①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②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③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④人力资本素质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5. 师资优化组合
【答案】师资优化组合是指教师劳动力要素达到最优化组合和使用,即在合理的定员、定额和教师劳动效率指标基础上确定教师劳动的需要量。实现教师优化组合,关键在于确立合理的教师劳动定额和实现教职工编制的合理定员。一个学校办得好坏,从某种意义上讲主要取决于学校管理工作,而教师劳动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许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差,教师劳动管理工作落后,缺乏定量分析的科学标准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确定合理的教师劳动定额,把教师劳动管理纳入科学轨道,对于搞好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6. 教育结构
【答案】教育结构是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各种子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即教育纵向子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教育横向子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教育结构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主要包括如下结构:教育人力结构,教育投资结构,教育级别结构,教育类别结构,教育形式结构,教育布局结构,教育体制结构等。
7. 教育社会需求
【答案】教育社会需求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教育社会需求是有限的,政府可以对教育的社会需求做出规划和调整。影响教育社会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人口状况。一个国家人口构成情况,包括其基数、增长速度和年龄构成,决定着教育社会需求的基本规模和走势。②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从两个方面影响教育社会需求:一是影响教育社会需求层次,二是影响教育社会需求持续性。③政策导向。政策导向的影响不仅表现为教育需求的数量上,而且还表现在教育需求的结构上。
8. 人力资本
【答案】人力资本是与物力资本相对应的概念,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它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的沃尔什提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首先给予阐释。其主要特点在于它存在于人体之中,与其承载者不可分离,不随产品的出卖而转移,其形成和效能的发挥与人的生命周期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人的年龄及其变化对人力资本具有决定性影响。此外,人力资本还受到人的体力、精力、和生命年限等自然条件以及承载者个人爱好的约束,是一种含义广泛的社会资源。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投资形成,主要包括:①用于教育的支出;②用于卫生保健的支出;③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支出;④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支出,教育支出形成教育资本。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简答题
9. 简述教育规模经济的基本含义。
【答案】教育规模经济是指教育机构达到一定规模时,在资源利用效率上的提高。学校达到一定规模时,学校教师数、在校学生数和各项物质设备数的配置合理,将使培养学生的单位成本比其他规模的同类学校低,实现规模经济,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优。教育资源的整体性及不可分性使学校规模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则造成:①大量增加教学、生活服务设施;②师生之间接触机会减少;③学校行政管理规模过大,沟通及协调困难,行政人员服务支出增加,从而降低教育投资效率。规模过小,为保证教育质量,仍须开齐课程,配齐各科教师及相应的实验设备,教师和实验设施因学生人数太少而得不到充分利用,使教育投资效率降低。教师、教育
设施和学生的适度规模是形成教育规模经济的重要条件。学校的适度规模因学校级别、类别而异。
10.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在国际竞争中形成学校教育服务优势。
【答案】中国加入WTO 之后,教育服务市场逐步国际化,各种教育服务产品进入教育市场,必然形成竞争格局。学校要在国际竞争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服务优势,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不断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
优质教育服务是形成学校教育服务优势的核心。学校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其中关键因素有三个,即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教师队伍质量与结构、教学过程优化程度。因此,在提高教育服务质量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校长应对教育服务有市场化的认识,敢于引入市场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学校工作充满活力。
②学校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访学进修,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特别是组织教师开展结合教学改革的科学研究活动。
③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学校教育服务质量的根本途径。教学质量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合理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模式新颖、教学和实验手段现代化等。其中要特别注重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