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场域
【答案】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这些位置的存在和它们对占据特定位置的行动者或制度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都是客观决定的。而决定这些位置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不同类型的权力或资本分配结构中,各种位置实际和潜在的处境; 另一方面是这些位置彼此之问的客观关系。
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场域:①可以将场域设想为一个运作空间,场域的效果得以在其间发挥,并且由于这种效果的存在,任何与该空间有关的对象经历的一切事情都必须参照场域中的关系来理解,而不能仅凭研究对象的内在性质来解释。②场域也是一个争夺的空间。场域中各种位置的占据者利用种种策略来保证或改善他们在场域中的位置,不断在场域中展开斗一争。③场域也包含一种投入。当一个人进入某个场域时,就同时进入了与场域相连的一套他本人很可能认识不到的前提预设。因此,一个场域是由身体和信念两部分组成的。
对场域的理解还必须坚持一种关系主义的方法论。研究的对象可能是场域中的某一件事物或者某一个行动者,但是我们在研究的时候必须将所关涉的一切事情都纳入研究之中,并且小能够保持一种静态的观点。这样,对场域的理解和把握既是关系论的,又是整体论的、结构论的,并且还是过程论的。
2. 主干家庭
【答案】家庭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主干家庭是美国社会学家默多克在1949年提出的一套划分家庭类型的概念,是指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己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类型。
3. 先赋角色
【答案】先赋角色,又称归属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如一个人从一出生就被赋予了种族、民族、家庭出身、性别等角色。先赋角色是从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上所做的区分。先赋角色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社会流动很少,人们的很多角色都是由血缘关系决定的,因而是先赋的,如职业角色、阶级角色等。自工业化社会以来,一些原来属于先赋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如职业角色、阶级角色等都不再主要是由先天决定的,而主要是由人们后天获得的。
4. 精英循环(帕累托)
【答案】精英循环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是指社会系统维持平衡和稳定的基本
机制,体现为: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一旦流动缓慢,就会造成执政阶级中蜕化分子激增,同时非执政阶级中的精英小断增长,社会将随之失去平衡和稳定,而征服或革命将使新的精英掌权并建立起新的平衡。
5. 目的(工具)合理性
【答案】工具合理性行动是韦伯在分析社会行动的类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又称目的合理性行动。它是指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
,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的行动。 作为“手段”
6. 性社会学
【答案】性社会学是社会学与性学的交叉学科,是社会学在性现象这个特殊领域中的运用。性社会学有两个研究角度:①探索人类种种性现象中所包含着的、所反映着的各种社会因素; ②研究人类性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作用和运行机制。性社会学的最基本命题是:人类的所有性
,而是人所处行为,无论多么奇特和罕见,与人类的其他任何社会行为一样,并不是“生物本能”
的社会使然。
7.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答案】(1)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含义
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2)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分层研究主要是从静态的共时性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社会流动主要是从动态的历史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调整是通过社会流动实现的。
8. 镜中之我
【答案】库利的“镜中之我”概念认为,自我源自以群体为背景的同他人的符号性互动,在社会互动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来认识自己,就如同从镜子里发现自己。库利的镜中我概念将自我意识分为三个阶段:①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②做出行为后,设想他人对自己行为评价; ③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行为.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文化的基本特性?
【答案】文化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
(1)文化具有超生理性
文化的超生理性或超生物性,指文化不是依赖生理的、生物的特性而获得的。人类学习文化主要依靠符号性学习和意义性学习。
(2)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超个人性又被称为文化的共享性。个体、个人虽具有接受文化或创造文化的能力,但是,只有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才需要文化,才能接受文化,才能影响文化。文化为所有社会成员所共享。“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在一定文化环境中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3)文化的象征性
象征性是指文化现象总是具有广泛的意义,文化的意义要远远超出文化现象所直接表现的那个窄小的范围。文化的象征性为价值观的确立和秩序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4)文化具有全括性
文化不是单一的现象,而是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社会行动或社会现象,都包含了文化的因素。在这一意义上,文化既抽象又具体。抽象,即它体现在所有的社会行动或现象之中; 具体,即可以将狭义文化看做各种具体行动或现象。
(5)文化具有整体性文化是一个有机系统和整体,由不同的要素构成,各构成要素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规律形成一个综合的整体。
(6)文化的传递性与变迁性
传递性是指文化一经产生就要被他人模仿、效法、利用。变迁性是指在文化传递的过程中会发生文化的变迁。文化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10.什么是分层抽样?
【答案】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类型抽样。特点是按某些特性先将总体分成K 个互不重叠
,其大小分别为N 1,N 2, ......N k ,从每个子总体中独立地抽取大小分别的子总体,或K 层(K 类)
为n 1, n 2, ……N k 的子样本。显然:
(1)分层抽样的分类
分层抽样可分为按比例分层抽样和非比例分层抽样。按比例分层抽样要求各层的子样本所占比例与本层在总体中所占比例相同。对于非比例分层抽样要求在对总体做统计推断时进行加权处理。
(2)分层抽样的主要原则
①当将总体全部元素划分层时,各元素不能遗漏、不能重叠; 各层的权数应该是可知的; 应该可以从所划分的层中独立地抽选样本; 以提高精度为目的设计分层抽样时,应该使层内元素同质性程度尽可能高,层之间所调查变量的差异尽可能大。
②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合理地选择分层标准。
③层数的确定要精心设计。
11.试述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答案】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人口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人口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双向的、多层次的系统。人口快速增长和自然资源的相对匾乏以及无法满足人们生存需要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