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大学政法学院645社会学理论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先赋角色
【答案】先赋角色,又称归属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如一个人从一出生就被赋予了种族、民族、家庭出身、性别等角色。先赋角色是从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上所做的区分。先赋角色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社会流动很少,人们的很多角色都是由血缘关系决定的,因而是先赋的,如职业角色、阶级角色等。自工业化社会以来,一些原来属于先赋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如职业角色、阶级角色等都不再主要是由先天决定的,而主要是由人们后天获得的。
2. 初级群体
【答案】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最初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他认为,初级群体“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和合作等特征。这些群体之所以是初级的,其意义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指它们对于个人的社会性和个人理想的形成是基本的”。根据库利的解释,所谓初级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复杂组织中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以及学校里的“哥们儿”群体等,也属于初级群体。
3.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答案】《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韦伯的代表作,这本书是韦伯对现代理性资本主义精神进行详细分析的伟大著述。这本书通过自由劳动之理性组织、法律、行政机构、理性主义等中介变量,层层分析,阐述宗教伦理这种神秘的力量如何产生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社会精神气质,论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亲和性。
4. 中层理论
【答案】中层理论又称为中观理论。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最早对中层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他认为中层理论既不是具体研究中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包罗一切的宏观巨型理论,而是针对某一方面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的分析框架,它由有限的几组假设或命题组成,并可通过逻辑推导产生可证实或证伪的具体的操作性假设。比如,教育与社会结构再生产理论、市场分配与再分配权力的理论等,就是中观理论。
5. 虚拟社区
【答案】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它是与传统的实在社区相对而言的。它也具有实在社区的要素,比如有一
定的活动区域; 有一定数量固定的人群,人与人之间有着频繁的互动。虚拟社区存在于与日常经验的物理空间不同的电子网络空间,社区的居民为网民,他们在一定的网络空间内围绕共同的需要和兴趣进行交流和活动,并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6. 结构性流动
【答案】结构性流动是指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社会结构改变了,从而造成的人们社会地位的变化,如科技发展减少了农业人口,增加了城市人口。结构性流动是由外在原因推动的,不反映个人对这种流动所抱的种种态度。
7. 社会分化
【答案】社会分化是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社会分化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后者直接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地位差别的扩大趋势。社会学正是从社会分化的兔度考察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
8. 城市问题
【答案】城市问题指存在于城市社区的各种社会病态现象。其特殊性表现为:有些社会病态现象,为城市社区所独有,或主要存在于城市社区中; 有些社会病态现象,不仅城市社区存在,乡村社区也有,但由于城市社区高度聚集的特性,使得这些问题在城市社区的表现要集中和严重得多。城市问题可分为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与空间、实体环境方面的问题两大类。前者包括人口、就业、贫困、犯罪、自杀、精神病等问题; 后者包括交通、住宅、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简答题
9. 谣言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它一般是如何传播开来的?
【答案】(1)传言和谣言的特征
传言和谣言是指在大众中传播的关于某人或某事的缺乏根据、小够准确的消息。传言一般是无意讹传的消息,而谣言则是故意捏造的,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查清消息的最初来源,因此难以有效地将两者区分开来。
①传言和谣言具有似真性。人们之所以信谣传谣或对这些信息将信将疑,一个关键之处就在于它们听起来是有一定根据的,似乎是真实可靠的。
②传言和谣言的产生与社会的某种临界状态或某些敏感事情有紧密的关联。
③传言和谣言与信息的透明度有直接的关联。凡是信息公开程度很低、新闻媒体受到严格控制的社会,都是传言和谣言的多发之地。
④传言和谣言开始容易停止难。人们的好奇心理使传言和谣言一旦出现便传播迅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主要话题。而辩诬和辟谣则因为人们的逆反心理而比较难奏效。尤其是在一个政府公信力很低的社会,政府的辟谣时常会出现越描越黑的情况。
⑤传言和谣言在传播中会被不断加工。传言和谣言既是某些无根据信息的传播过程,同时又是这一过程的产物。在这些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人们会不断地对之进行加工、改造、补充和丰富,经过若干环节以后,最初的传言和谣言很可能变得面目全非了。
(2)传言和谣言的传播过程
①磨尖
磨尖即接受者再传播时往往会对原来的信息断章取义,留下符合自己口味和兴趣的东西,或只记住了留给自己深刻印象的东西,而舍弃或遗忘了其他东西。
②削平
削平即再传者会把他认为的信息中的不合情理或不够动听之处削去,重新安排某些情节,增添其故事性、新闻性和趣味性,这样既便于传播,也容易使传播者为人所关注。
③同化
同化即再传者多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信息添油加醋、添枝加叶,从而使这些信息带有更多传播者个人的色彩。
传言和谣言的终结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由于很快出现了有力的事实肯定或否定了传言和谣言的内容,得到证实的传闻就进入了正式的传播渠道,而被否定的传闻则立即寿终正寝。另一种方式是传言或谣言在长期得不到事实证明或否定后自行消失。
10.简述科层制的正负功能。
【答案】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
(1)科层制的正功能
①明确的分工。科层制把从事的活动以正式规定的职责形式固定落实到人,即明确每一个管理者的权力和责任,并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作为正式职位而使之合法化。
②明确的职权等级。组织中的职位权力遵循层序的原则,即下一级职务接受上一级职务的管理和监督。实际上,明确的职权等级是组织实行大规模责任制和协作必需的原则。
③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在任何情况下,组织成员要遵守一整套抽象的规章制度,包括在具体情况下执行这些规章制度,其日的在于求得组织各部门之间活动的协调一致。也有利于公平合理、平等对待一切人和事。在这里,组织的规章制度是最高权威,它规定成员的权力、责任和活动程序等。
④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在处理公务时,成员应按规则办事,即本着严肃的非人格化精神,不搀杂个人的好恶爱憎,因而不带有情感和热情,保证工作按正式确定的方式进行。
⑤量才用人。科层制招聘人员按技术资格录用,并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承担某一职务的人员应保证其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同时,科层组织内还有一套按年资、按工作表现或两者兼顾的提薪晋职制度。
⑥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有职则有权,无职则无权。这就使组织管理者在更替过程中,并不影响组织的正常运转,保证了组织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