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中学教师从初一到初三对几位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变化一直进行追踪研究。他的研究方法是( )。

A. 横断研究法

B. 纵向研究法

C. 群体序列研究

D. 调查研究法

【答案】B

【解析】纵向研究也称跟踪研究,主要指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所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记录的方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质的变化规律。

2. 根据唐德思的ABC 法辨别时间应是:( )。

A. 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B. 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C. 辨别反应是减去选择反应时

D. 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

【答案】A

【解析】有人会认为答案是B ,但只要分清楚以下内容,即可清楚答案应该选什么:A 反应,又称简单反应时,是反应的基线时间。B 反应,又称选择反应时,它包括基线时间+刺激辨别时间+反应选择时间。C 反应,又称辨别反应时,它包括基线时间+刺激辨别时间。

3. “双方在共同的目标下勤勤恳恳地生活和工作”的夫妻属于( )的夫妻类型。

A. 平等合作与分工型

B. 建设型

C. 爱情型

D. —体型

【答案】B

4.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知识学习的三个主要认知结构变量有稳定性和( )。

A. 可利用性、清晰性

B. 可利用性、灵活性

C. 可辨别性、清晰性

D. 可辨别性、可利用性

【答案】D

【解析】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影响知识学习关键要素是个体先前的认知结构。其中,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备可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可利用性)是影响知识学习的首要变量;其

,是影次,个体能否辨别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与新知识之间的异同(可辨别性或可分离性)

,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再次,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的巩固性(稳定性或清晰性)

响知识学习的重要因素。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

5. 在测量研究中,强调对测验情境关系进行考察的心理测量理论是( )。

A. 经典测量理论

B. 项目反应理论

C. 概化理论

D. 测验等值理论

【答案】C

【解析】概化理论提出了,测验情境关系说,在不同的测验情境关系下,测量误差的结构不同,误差量也不同。由此测验编制者可以通过改变测验情境关系达到改善测量,降低测量误差的目的。概化理论认为,研究测量必须先研究测验情境关系。概化理论提出,测验情境关系是由一个测量目标和若干个测量侧面构成的。

6. 在完成自由命题的作文时,一位中学生选择作文题目,确定写作提纲,并评价自己写出的作文是否符合要求。根据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完成这项活动主要依赖的智力是( )。

A. 经验性智力

B. 成分性智力

C. 情境性智力

D. 实践性智力

【答案】B

【解析】成分性智力阐明个体智力与其内在活动的关系,主要处理个体内部的心理关系,表现在个体的元认知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的认知活动之中,是个体对客体事物或符号的内部表征进行操作的基本信息加工过程。题干中描述的是个体对自己智力活动的监控及计划作用属于成分性智力中的元认知成分。

7.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答案】C

【解析】知觉理解性是个体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并用语词加以概括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A 项,知觉选择性是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B 项,知觉整体性是个体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D 项,知觉恒常性是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的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象的过程。根据题意,同一个知觉对象,具有不同知觉经验背景的人对它的组织加工是不同的,由此形成的知觉经验也就会存在差异。

8. 当两个总体..... 时,当对两个..... 求平均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通常用( )。

A.Z 检验

B. 检验

C.t 检验

D.F 检验

【答案】C

【解析】t 检验适合小样本情况下两组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9. 某考生在一项测验中得分60, 经换算百分等级为70, 这表明在所有考生中,得分低于该考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

A.30%

B.40%

C.60%

D.70%

【答案】D

【解析】百分等级分数是一种相对地位量数,它根据分布中某一原始分数,求这个原始分数在分布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百分等级,作为经常使用的一种测验分数,对分数解释有较大的意义。

10.如图所示,先给被试呈现线段a. 待其消失10毫秒后,再呈现线段b ,人们会看到线段a 向线段b 移动。这种现象称为( )。

A. 诱发运动

B. 动景运动

C. 自主运动

D. 运动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