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江苏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807传热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辐射力

【答案】单位时间内单位表面积上的半球空间的所有方向辐射出去的包含所有波长的辐射能。

2. 黑体与灰体

【答案】黑体是吸收比为1的物体;灰体是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的物体。

3. 肋片效率与肋壁总效率

是衡量肋片散热有效程度的指标,其表达式为:

②肋壁总效率是指肋侧表面总的实际换热量与肋侧壁温均为肋基温度的理想散热量之比;肋壁总效率的物理意义为:

【答案】①肋片效率

二、回答题

4. 解释边界层中

【答案】边界层中的物理意义。 的物理意义是指沿壁面法线方向压强p 并不发生变化,边界层外主流区压强变化的规律可推广应用到边界层内。

5. 在什么条件下物体表面的发射率等于它的吸收率否意味着物体的辐射违反了基尔霍夫定律?

【答案】(1)对于漫-灰表面(2)当反之则 ?在什么情况下?当时,是时,并不意味着物体的辐射违反了基尔霍夫定律,因为基尔霍夫定律的基本表达

式为

6. 夏季在维持20°C 的空调教室内听课,穿单衣感觉很舒适,而冬季在同样温度的同一教室内

听课却必须穿绒衣。假设湿度不是影响的因素,试从传热的观点分析这种反常的“舒适温度”现象。

【答案】夏季人体的散热量为:

冬季人体的散热量为:

式中:

射换热量

;分别为夏季和冬季人体的总散热量;分别为夏季人体的对流换热量与辐分别为冬季人体的对流换热量与辐射换热量。

所以在室这种反常的“舒适温度”现象是由于冬夏两季室内的风速变化不大,

因此对流换热量但由于人体与围护结构内壁面的温差冬季远大于夏季,辐射换热量

温相同时,说明人体冬季散热量更多,为维持热舒适,冬季应多穿或者穿厚一些的衣物。

7. 蒸气中含有不凝结性气体,对膜状凝结换热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案】蒸气中含有不凝结性气体,会使得膜状凝结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大大减小。

原因:蒸气中含有不凝结性气体,在靠近液膜表面的蒸气侧,随着蒸气的凝结,蒸气分压力减小而不凝结气体的分压力增加,蒸气抵达液膜表面进行凝结前,必须以扩散方式穿过聚集在界面附近的不凝结气体层,不凝结气体层的存在增加了传递过程的阻力;同时蒸气分压力的下降,使相应的饱和温度下降,

减小了凝结的动力也使得凝结过程削弱。

8. 努谢尔特在建立竖壁层流膜状凝结换热模型时做了许多假设,在实际的膜状凝结过程中,由于不满足这些假设因素会对凝结过程带来哪些影响?

【答案】(1)如果有不凝结性气体存在,该气体因不凝结而聚集在冷凝面附近,使蒸气必须通过扩散才能到达冷凝面,从而使凝结换热性能大大降低。

(2)蒸气的流动,流动如果沿冷凝液流动方向,会使冷凝液膜变薄,从而增强换热,反之则削弱换热。逆方向高速流动的气流会吹落冷凝液膜,又使得换热增强。

(3)蒸气的过热和冷凝液膜的过冷也会影响凝结换热。实验证实,这项影响相对较小。

(4)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冷凝液膜的流动会使层流变为紊流,也会对凝结换热产生较大影响。

9. 热量、热流量与热流密度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案】(1)①热量Q ,其单位为J (kJ ); ②热流量

内传递的热量,又称传热速率;③热流密度q ,其单位为

面积所传递的热量。

(2)如记为传热时间,则三者间有如下的关系:

式中,A 为传热面积,

10.在对流换热的理论分析中,边界层理论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边界层理论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边界层的特征采用数量级分析法来简化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使其变成更容易求解的形式,从理论上寻找出便利于求解h 的途径。

其单位为W (kW ), 是单位时间q 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

三、计算题

11.有一3m ×4m 的矩形房间,高2.5m , 地表面温度为27℃,顶表面温度为12℃。房间四周的墙壁均是绝热的,所有表面的发射率均为0.8, 试用网络法计算地板和顶棚的净辐射换热量和墙表面的温度。

【答案】设地面为表面1,顶面为表面2,四周墙壁为表面3, 则:

12.在流速和物性参数不变时,为什么采用直径小的管子可以强化管内的换热(设管内流动状态均为湍流)?

【答案】因为除管径改变外,其他都不变根据管内对流换热关系式有:

即所以管径越小,对流换热系数越大。

13.下面为两个第三类边界条件的表达式:

你认为哪一个式子是正确的?

【答案】图给出了热流密度和温度梯度的方向示意,温度梯度的方向与热量传递方向相反。 因此:正确。

图 模型示意

14.直径为12mm ,初始温度为900℃的钢球,突然被放置于温度为25℃,表面传热系数为

的空气中冷却。已知钢球的物性如下

试确定钢球中心温度被冷却到120℃所需的时间。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