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长春大学管理学院管理会计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作业中心

【答案】作业中心是负责完成某一项特定产品制造功能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作业中心既是成本汇集中心,也是责任考核中心。

2. 风险价值可计量假设

【答案】风险价值可计量假设,是指所有的不确定性决策都可以转化为风险性决策,不仅风险具有价值,而且风险价值可以计量。

3. 变动成本法

【答案】变动成本法,是一种在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中,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的成本计算方法。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被视为期间成本而从相应期间的收入中全部扣除。它是与完全成本法相对的成本计算方法。

变动成本法具有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差异性、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等特点。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在于:增强了成本信息的有用性,有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更符合配比原则中的“期间配比”;便于进行各部门的业绩评价;能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可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并可避免固定性制造费用分摊中的主观臆断性。而变动成本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至少目前还不合乎税法的有关要求;按成本性态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本身的局限性,即这种划分在很大程度上是假设的结果;当面临长期决策的时候,变动成本法的作用会随决策期的延长而降低。

4. 产品组合优化决策

【答案】产品组合优化决策就是通过计算、分析进而作出各种产品应生产多少才能使得各个生产因素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并获得最大利润的决策。

5.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答案】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一定产量产品的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与标准变动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变动制造费用是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与直接人工工时相乘之积,因此,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二、简答题

6. 简述其他综合收益及其具体内容。

【答案】(1)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

(2)其他综合收益的具体内容主要有:

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扣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若是损失,则做相反分录。

②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形成的利得和损失。例如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该投资的账面价和公允价之间的差额。

③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企业将自用的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应按该项房地产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④在权益法核算下,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中所享有份额的变动。

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应按照持股比例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中归属于本企业的部分,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増加或减少资本公积。

⑤现金流量套期中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额。

现金流量套期产生的利得,属于有效套期的,应按利得借记“套期工具”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反之,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⑥外币报表折算为本位币报表时形成的外币折算差额。

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对采用外币做为记账本位币的子公司,需要将外币折算为本币。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作为“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列示。

7. 试比较利润对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单价以及销售量等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

【答案】利润对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单价以及销售量等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可以通过各因素的敏感系数来表示。各因素的敏感系数可以通过计算得到: 固定成本敏感系数

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

单价敏感系数

销售量敏感系数 从以上公式中可以看到,各因素的敏感系数在不同的既定条件所决定的实现目标利润模型中

是不相同的,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因素的敏感系数更大,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通过上述公式的计算来作出判断。

8. 试说明经济订购批量确认的基本原理。

【答案】(1)所谓订购批量,是指每次订购货物(材料、商品等)的数量。在某种存货全年需求量已定的情况下,降低订购批量,必然增加订货批次。一方面,使存货的储存成本(变动储存成本)随平均储存量的下降而下降;另一方面,使订货成本(变动订货成本)随订购批次的增加而增加。反之,减少订购批次必然要增加订购批量,在减少订货成本的同时储存成本将会增加。可见,存货决策的目的,就是确定使这两种成本合计数最低时的订购批量,即经济订购批量。

(2)用数学公式及图形表示如下:

A —某种存货全看需要量;

Q —订购批量;

A/Q—订购批次;

P —每批订货成本;

C —单位存货年储存成本;

T —年成本合计(年订购成本和年储存成本的合计);

由于年成本合计等于年订货成本与年储存成本之和,因此有

年订货成本、年储存成本及年成本合计的图形,如图所示。

由于T (年成本合计)是一条凹形曲线,当其一阶导数为零时,其值最低。经济订购批量Q4就是使年成本合计T 取最小值时的订购量。

9. 什么是边际贡献分析法?在运用边际贡献分析法择优决策时的标准是什么?边际贡献分析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案】边际贡献分析法是在成本性态分类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各备选方案边际贡献的大小来确定最优方案的分析方法。运用边际贡献分析法择优决策时的标准是边际贡献总额较大的方案较优,边际贡献总额大反映了备选方案对企业利润目标所做的贡献大。边际贡献分析法适用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