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院824中文综合考试之现代汉语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把下列句子变换为别的格式的句子。
①小伙子们嗓子喊哑了。
②谁都能估价出诚实和忠厚的分量。
③你认识刚才进去的那个人?
④我耳边响起了一个洪亮的声音。
⑤万绿从中闪耀着储红色屋顶和鹅黄色屋顶。
⑥墙上挂着横幅。
⑦战火把这个村的树木烧尽了。
⑧我把纸糊了窗户了。
⑨“非典”被我们战胜了。
⑩他告诉我中国在雅典奥运会上拿了32枚金牌,居第二位。
【答案】①小伙子们嗓子喊哑了。
——小伙子们的嗓子喊哑了。
——小伙子们喊哑了嗓子。
——小伙子们把嗓子喊哑了。
②谁都能估价出诚实和忠厚的分量。
——谁都能把诚实和忠厚的分量估价出来。
——诚实和忠厚的分量,谁都能估价出来。
——谁不能估价出诚实和忠厚的分量呢?
③你认识刚才进去的那个人?
——刚才进去的那个人,你认识?
④我耳边响起了一个洪亮的声音。
——一个洪亮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了。
⑤万绿丛中闪耀着储红色屋顶和鹅黄色屋顶。
——赌红色屋顶和鹅黄色屋顶在万绿丛中闪耀着。
——赌红色屋顶和鹅黄色屋顶闪耀在万绿丛中。
⑥墙上挂着横幅。
——横幅在墙上挂着。
——横幅挂在墙上。
——横幅被挂在墙上。
——把横幅挂在墙上。
⑦战火把这个村的树木烧尽了。
——战火烧尽了这个村的树木。
——这个村的树木被战火烧尽了。
⑧我把纸糊了窗户了。
——纸,我糊了窗户了。
——纸被我糊了窗户了。
⑨“非典”被我们战胜了。
——我们把“非典”战胜了。
——我们战胜了“非典”。
⑩他告诉我中国在雅典奥运会上拿了32枚金牌,居第二位。
——中国在雅典奥运会上拿了32枚金牌,他告诉我,居第二位。
——他告诉我,雅典奥运会获金牌第二位的是中国,拿了32枚。
2. 复辅音不同于复元音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同复元音一样,复辅音也是一个音节内部的音位组合,但复辅音也有不同于复元音的特点,复元音里的几个元音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统一的发音过程。复元音的音质变化是逐渐过渡的,几个元音由一连串的过渡音串联结在一起,中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复辅音则不同,复辅音里的几个辅音并没有像复元音那样一体化,它们各有自己的发音过程。复辅音的音质变化是突变式的,彼此之间没有过渡音来联结,中间有明确的界限,正是因为复辅音与复元音在性质上有所不同,有人主张不用“复辅音”这个名称,而改称为“辅音丛”或“辅音群”。
3. 句式选择的总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句式选择首先原则即根据不同语境,特别是上下文的需要,和言语交际的表达目的; 选择表达效果最佳的句式。同时兼顾上下文句子主语的异同,内容的协调统一等。
4. 对比与映衬有什么不同? 指出下列句子里对比、映衬的表达作用。
①我急急走前几步伏在他身上,叫着、喊着。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了。
有的人死在战场上,有的人死在酷刑下,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他的岗位上——锅灶前。 ②老三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三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答案】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映衬是用陪衬事物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
例①中的“灶膛里火光熊熊”与“身体……渐渐变冷”是映衬手法,写出了钱班长忠于职守,死于工作岗位的敬业精神。又以钱班长死于锅灶前与“有的死在战场上”、“有的死在酷刑下”对比,死的环境虽然不同,但公而无私,其死重如泰山,是相同的,两者对比,可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文中的映衬和对比连用更能表现出钱班长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革命精神。
例②是先写“老三届”是“难走的山”,但是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前后相比,前者“困难小的很”,后者苦难重重。这用的是映衬手法,它歌颂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概。
5. 有人说不学“现代汉语”,文章照样可以写通。这种说法对不对? 学现代汉语有什么用处?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我国十分重视语言的正确使用。语言的使用是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条件,是每人每天所离不了的。学习把语言用得正确,对于我们的思想的正确程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极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下功夫学好语言,应当运用现代汉语各部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来指导自己的
语言实践,努力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正确使用祖国语言,为祖国语言的规范和健康而奋斗。
6. 北京方言词成为普通话词汇的成员有何条件?
【答案】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品为语法规范,是通行于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和海外华人的共同语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更不是最早的北京地方话。
就词汇标准来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
7. 请说明汉语拼音中“y ”和“w ”的使用规律,并说明这两个字母的性质。
【答案】(1)使用y , w 的原则
①i 行零声母音节,i 如是韵头,一律把i 改写成Y ,如ya 、ye 、yao 、you 、yan 、yang 、yong ;i 如果是韵腹,在i 的前面加Y ,这只有三个音节:yi 、yin 、ying 。
②u 行零声母音节,u 如果是韵头,一律把u 改写成w ,如wa 、wo 、wai 、wei 、wan 、wen 、wang 、weng ;w 如是韵腹,在u 前面加w ,这只有一个音节wu 。
(2)y , w 的性质是作为隔音字母,使音节界限明确。
8. 下面例子中“花”的义项哪些应该合起来成为“花1”的义项? 哪些是“花2”的义项? 应不应该还有一个“花3”? (注:“花1、花2、花3,,是三个同形同音词。)
①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掐了一朵花。
②供观赏的植物:买了一盆花。
③颜色错杂:这布太花了点儿。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