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现代汉语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就下面两例谈谈排比和层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首都人民,全体中国人民,在白己的歌声中,表明了自己的要求,白己的愿望,白己的意志,自己的力量……

②后来我才体会到,这位老教师是怎样关心青年一代,关心教育事业,关心祖国的未来。

【答案】例①是排比,例②是层递。

(1)两者的相同点

①都有三个以上事物较整齐地排列着,例①是四个偏正短语并列,例②是三个动宾短语并列。②都有提示语,例①是“自己”,例②是“关心”。

(2)两者的不同点

①从形式上看,排比要求相同或相似,要求有共同的提示语,层递没有这样的要求。

②从内容上看,层递要求有层递性(递升或递降),排比没有这样的要求。

2. “反对的是他”、“发现敌人的哨兵”这两个结构都有歧义,请分别指出其歧义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并结合例子谈谈你对结构分析和语义分析的看法。

【答案】(1)句子歧义类型和消除歧义的方法

①第一句歧义类型:语义关系不明导致的歧义。

消除歧义的方法:调整语序法。变成“大家反对的是他”和“他反对的是人家”。

②第二句歧义类型:结构关系不明导致的歧义。

消除歧义的方法:调整语序法。变成“哨兵发现了敌人”和“敌人的哨兵被发现了”。

(2)对结构分析和语义分析的看法

①一个词、短语、句子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是语言的多义现象。形成多义结构的主要原因是语言结构有限而意义无穷,用有限的结构表达无穷的意义不能补产生一个语言结构表达多种意义的现象。

②结构关系不同会导致歧义句,比如说“学习文件”,既可以理解成动宾结构义可以理解成定中结构。结构相同的短语也可能因为语义关系不同而造成歧义,比如说“他谁都不认识”,“他”既可以是施事又可以是受事,但不管“他”作施事还是受事,结构关系是相同的,都是主谓结构。因此,要从结构和语义两方面来分析句子才能消除歧义,不使人产生误解。

3. 什么是音节? 音节结构分析的元辅音分析法来自何处? 有何特点。

【答案】(1)音节由音素构成,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发音时,每一次咽喉肌肉的紧张度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

(2)音素有两类:元音和辅音。汉语音节一般都有元音。鼻辅音可在音节开头,也可在音节末尾。英语一个音节里还可以连续两三个辅音形成复辅音。

(3)音节结构的元辅音分析法来自于西方的现代语音学。这种分析方法属于线性分析,可用于世界各种语言,包括汉语。

4. 简述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答案】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主要有:

(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不大用形态;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3)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

(4)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5)现代汉语语法还具有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

5. 从句式选择的角度看,下列句子是哪种类型? 它们有什么修辞效果?

①那种假统一论,不合理的统一论,形式主义的统一论,乃是亡国的统一论,乃是丧尽天良的统一论。

②抑不住的颂歌啊,尽情地唱吧,止不住的喜泪呀,甜甜地流吧,金子般的光辉题词啊,把各族人民团结的金桥飞架!

③他生得身材高大,面貌敦厚,眉目间透出股英武的俊气。

④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答案】①具有结构相同的两个谓语的整句,形式的反复套用形成了逼人的气势,犀利的暴露了“统一论”阴谋的实质和灾难后果,振聋发聩。

②三个分句都是结构相似的主谓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句,主语和宾语成分不断增加,从“颂歌”“喜泪”到“金子般的光辉题词“,新信息越来越丰富,层次感情逐层深入,尾韵相和,歌颂了对党的热爱和心中的喜悦之情。

③由看似互不关联的独立散句组成,从身材到面目眉眼,简洁流畅的刻画了一个英俊人物的形象。

④是书面语句式。采纳了“……而……,……而……”的结构,将真、善、美的事物与假、恶、丑对举,逻辑严谨的陈述了二者的斗争关系,论证严密。

6. 分析下面各组的原句和改句,说明它们属于哪种句式变换,再指出改句的修辞效果。

A. 原句:苏轼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诗,久为诵。

改句:苏轼有名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久为人所传诵。

B. 原句:他告诉将军:因为天气太热,要多喝开水,等会来了咸菜要猛吃。告诉他:下班时候要把鞋里的砂土倒干净,要不走到家就会打泡的! 还告诉他:睡觉前要用热水烫烫手脚。

改句:他告诉将军:因为天热要多喝开水,等会儿来了咸菜要猛吃; 下班时候要把鞋里的沙土倒干净,要不到家会打泡的; 睡觉前要用热水烫烫手脚。

【答案】(1)A 组

①因为原句引用了苏轼全诗作为同位语,宾语“诗“前成分过长,形成了结构拖沓,使得第一分句表意支离。

②改句将全诗作为的宾语,将“诗“这一陈述提前,主题鲜明,简化了原句形式,语句通畅。

(2)B 组

①原句由带双宾语的三个单句构成,由“告诉他”组成了一个句群。多次重复的“告诉他”,“还告诉他”,有语句重复的之嫌,但也形成了“关切”“担忧”的表达效果。

②改句将告诉的具体内容变为并列的三个分句,用分号隔开,语义上用时间分割,从天热到下班到睡觉前,叙述更加精炼,但少了主观情感色彩,更侧重于客观情形的表述。

7. “论”有下列义项,但是有的义项能作为词的意义,有的只能作为语素的意义,你能分辨吗? 谈谈你分辨它们的标准,并探讨一下词典中有无区别的必要。

①分析和说明事理:议论|就事论事|要论起这件事来……

②分析和说明事埋的话或文章:社论|舆论。

③学说:唯物论。

④说,看待:相提并论|不能一概而论。

⑤衡量; 评定:论罪|论功行赏。

⑥按照某种单位或类别说:论天计酬|买鸡蛋论斤还是论个儿?

⑦姓。

【答案】作为词的义项,必须是能够单说或单用的,如题中例句所显示的,①④⑤⑥⑦各个义项都属这类。当然作为词的义项还可以作为语素的义项用于造词。②③两义项只是“论”作为语素构词时才有的,因此,只是“论”这个语素的义项。

分清词的义项和语素的义项与分清词和语素的意义是类似的。只有词的义项才能作为独立运用的词的内容参与造句,而不能成词的语素的义项则只起构词作用,所以应该分清,词典中最好能加以区别。

8. “我跟他去过”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请分别加上适当的词把不同的意思都固定下米,并说明各个意思中“跟”的词性。

【答案】①我跟他都去过。(“跟”是连词)

②我曾经跟他去过。(“跟”是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