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行政管理805行政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程序性决策

【答案】程序性决策又称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发生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以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程序性决策要求必须按照规则处理各种社会事务,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予以决定。在没有规则可循的情况下,必须有先例可供参考。程序性决策一般都不是涉及面较广的重大问题。

程序性决策的特征是:决策的目标内容往往以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其结构比较稳定,有明确的成效标准,一般由低层次的决策者沿用惯例或套用数学模型进行处理。

2. 行政首长负责制与集体负责制

【答案】行政组织中法定最高决策权由行政首长一人行使的为首长负责制; 而法定最高决策权由委员会行使的则是集体负责制。

首长负责制的优点是事权集中,责任分明,指挥灵便,行动迅速,效率较高; 但由于权力集中于一人,容易造成行政首长的主观片面,独断专行,不易监督和制约。

集体负责制的优点是集思广益,相互监督,能够发挥群体作用,协调各力一利益和意见; 其缺点是决策和行动缓慢,权力分散,责任不明确,容易造成无人负责现象。

由此可见,首长负责制和集体负责制各有利弊,在行政组织管理中,应力求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点,克服其缺点,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

3. 行政伦理

【答案】行政伦理又称公共管理伦理,是现代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调整国家公务员与社会、行政机构之间,国家公务员系统内部成员之间,以及行政机构之间相互关系的行政行为规范的总和。其含义包括:

①行政伦理取决于现代民族一国家中政治一行政的紧密关联性,国家意志的执行和国家意念的表达有其内在的一致性,行政伦理在本质意义上也是一种政治伦理。

②就行政主体的有机构成讲,公共行政伦理由行政组织伦理和行政人员伦理构成。

③在行政伦理的规范表现形式上,行政伦理由主观伦理意识、习俗化的伦理规则和制度化伦理法则等构成。

4. 民主行政

【答案】民主行政是指以民主价值观和政治伦理规范作为一切行政价值的基础的理论学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它是60年代新公共行政运动的理沦在80年代的发展。民主行政理论涉及的领域是广泛的。民主行政的理论观点概括起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在于代表和最大限度地表达公共利益。因此,公共行政必须超越党派观点,超越团体利益,始终如一地维护社会公平、公理、公德,维护社会正义。

(2)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实现国民的实质性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国民参与是保障行政民主的根本途径,而行政民主山于政治与行政的不可分性成为政治民主的必要条件,同时亦是政治民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保行政“主权的委托者”的功能地位和作用,实现行政为国民服务的最高宗旨。与此相联系,必须实行开放式的政府公共政策议程,大大增强行政管理的透明度,在防止专业主义或“专家治国”的同时,反对仟何以效率或成本为借口实行行政集权,甚至行政专权。

(4)反对“价值中立”,主张通过积极的公共政策充分而有效地反映和体现社会各阶层的意愿、需求、利益。

二、简答题

5. 简述法制行政原则与法制行政建设目标。

【答案】作为法治国家的重要部分,法治行政建设已成为当代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其原则和目标具体如下:(1)法治行政的原则①法律优先原则。行政机关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受法律的约束,不得与法律相违背;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或相冲突。

②程序公开原则。行政行为、行政过程和行政结果公开; 同时,行政行为中涉及到的文件、资料、信息情报公开。

③权力监督原则。行政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行政机关管理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最重要的国家权力但又容易被滥用的一项权力,因而制约权力的核心首先是依法监督行政权。

④法律救济原则。公民、法人权利受到损害时必须要有公正的救济机制; 政府行政组织必须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其实施的行政行为有向法院提起司法审查的权利。

(2)法制行政建设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我国法治行政建设的目标,具体有:

①完善依法行政体制

就依法行政体制而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基本理顺; 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政府各部门间的职能和权限比较明确; 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 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

②加强依法行政主体建设

就依法行政主体而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得到巩固,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和遵守法律的法治氛围; 依法行政的能力与依法行政实践相适应,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能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③完善行政法律制度

就行政法律制度建设而言,政府提出法律议案、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能符合宪法与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能充分反映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④强化法律实施和科学决策

就法律实施和行政决策而言,法律、法规、规章能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经济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的要求、意愿能得到及时反映; 政府提供的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制定的政策、发布的决定相对稳定,行政管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诚信。

⑤强化行政权力监督

就权力监督和纠纷化解而言,行政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与行政权力主体利益彻底脱钩,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完善,政府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有力,行政监督效能高。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高效、便捷、成本低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机制,社会矛盾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6. 简述行政组织的法制化特征。

【答案】行政组织法制化特征的基本涵义是“依法行政”,具体说来,又可以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1)国家行政组织本身建设的法制化

这种法制化主要表现在,国家行政组织是依据宪法和法律的精神、原则、规范、程序所建立的国家组织系统,其组织宗旨、人员编制、机关设置、财政预算等都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这些方面的变更也必须经过法定的程序由立法机关或事权机关予以重新审批。

(2)国家行政组织对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法制化

这主要表现在,国家行政组织行政行为或行政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必须遵从宪法和法律的要求,一切重大的事务方针和政策都必须取得立法机关的同意,即使是行政裁量行为,也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精神或原则。法制化的涵义还在于,无论是自身管理还是社会公共管理,行政组织都不得自行其是,而必须接受其他国家权力主体和社会的法制化监督,超越权限的行为,将受到追究和制裁。

7. 简述人事行政的管理机制。

【答案】(1)能力开发机制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智力开发机制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重点加强公务员队伍的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公务员中的领导干部必须把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作为首要条件,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构建以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框架。不同层次的公务员也应有不同标准的能力框架,以提高公务员为公众服务和依法行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