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工商大学公管学院835公共行政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行政组织伦理
【答案】在行政机关群体作为行政伦理主体的意义上,行政伦理是指行政体制、行政领导集团以及党政机关在从事各种行政领导、管理、协调、服务等事务中所遵循的政治道德和行政道德的总和。行政组织伦理是针对行政建制的伦理规范而言的。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控制力,行政组织伦理的作用对象既是行政成员也是行政机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行政组织伦理可以被看作是注重客观性的伦理规范。其基本内涵包括:①程序公正的基本准则; ②民主责任的伦理导向; ③行政组织信任包括行政组织间、行政组织与公务员间、行政组织与公民间的信任。从影响上讲,缺乏信任的组织无伦理可言,因为信任是组织有效活动的基础。行政组织的运转与改革应该与信任联系在一起。
2. 公共危机
【答案】危机是一种突发性的紧急态势或事件,可能对组织及其人员、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损害,甚至威胁到社会系统的基本机制和行为准则,要求决策者迅速应对以消饵负面影响。危机的种类很多,一般而言,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危机,只要涉及较大规模的公众利益,需要国家公共部门介入处理,便可划入公共危机范畴。它可以是人为因素诱发的,也可以是非人为的自然灾害; 可以是生产性危机,也可以是自然性危机,如“非典’夕、禽流感等流行疾病。公共危机是指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J 慌,需要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介入,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
3. 政策资源
【答案】政策资源可等同于执行条件,是指政策执行中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条件。政策资源的运用贯穿于政策过程,从制定到执行,都面临着如何配给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问题。因此,政府在特定政策执行项目上提供的公共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即构成有效执行政策的条件,又构成检验政策执行的政策效果的价值评判标准之一。一般可把政策资源因素分为:执行经费、执行人员、执行机构、执行保障。
4. 政府部门绩效
【答案】绩效是效率和效能的总和,其中效率就是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效能则是将实际成果与原定的预期成果进行比较。具体来说,政府部门的绩效概念包含三方一面内容:
(1)公共行政的成本。公共行政成本是指行政活动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空间、时间、权威、信誉等各种有形与无形资源的总称。与其他很多资源一样,公共行政的资源也是稀缺的。公共行政的成本包括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
(2)公共行政的产出与效益。公共行政的产出是指公共行政活动所形成的结果,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公共行政的效益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比如按时间可以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效益。
(3)公共行政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政府绩效是将公共行政的收益与成本相比而得到的结果。一般而言,公共行政的效率与效能越高,政府的绩效就越好。所以,对政府部门绩效的评估是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反映。
5. 行政信息分级
【答案】行政信息分级,指根据信息的不同性质来确定信息公开与保密的级别。明确哪些信息可以向社会公众公开、哪些信息只可以在政府部门间共享、哪些信息仅局限于部门内部自用,这是行政信息分级的重要内容。分级是实现行政信息公开和交换共享的基础。具体分为:①社会公开类行政信息; ②部门共享类行政信息; ③依法专用类行政信息。
二、简答题
6. 简述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制的涵义及其辨证关系。
【答案】(1)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制的涵义
①集体领导是集体决策、共同负责的制度,即对重大问题,由领导集团全体成员讨论,做出决策和决定,一经决定,必须共同遵守。实行集体领导,对重大问题表决时,应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能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不同意见可以保留,但必须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和集体决定。在集体领导中,行政首长必须正确地使用最终的决定权和否定权,应当在集体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或否定,而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行政领导集团内各个成员要分清职责,根据各自职责和工作任务,分工合作,不能互相推诿。
②个人分工负责制就是行政领导集团内各成员为执行集体领导的意志而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这是保证集体领导实现的一个重要措施。个人分工负责的工作,是集体领导工作的组成部分,分工不分家,既要分工,又要配合,实行权责统一。
(2)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的关系
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是辩证的统一,是不可偏废或分割的。集体领导是个人分工负责的前提,个人分工负责是集体领导的基础。集体领导的决策是个人分工负责的方向、目标,个人分工负责是集体领导意志实现的途径。离开集体领导的个人分工负责就是无政府主义和自由主义; 离开个人分工负责的集体领导,只能是“清谈馆”。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就要反对个人说了算和不敢负责的官僚主义倾向。
7. 分析怀特关于“现代国家的行政作用也深受时代的、一般政治与文化环境的影响”的观点。
【答案】怀特是美国著名的行政学家,1926年著《行政学导论》一书,主张从管理功能的角度来分析和释义行政。他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强调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作用。
(1)行政环境即政府管理的环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这一主体的外部境况; 是各种直接的或间接的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
(2)行政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由诸多环境因素组成。行政管理和行政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有自然形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但主要表现为行政环境的需要和行政管理对这种需要的满足。因为行政环境的存在和发展,必然经常向行政系统提出不同形式的需要,构成行政系统的资源、信息输入。系统经过行政管理活动加以改造后,输出决策、计划、法规措施等行政产品,以满足行政环境的需要。
(3)行政环境与行政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正是围绕着需要的提出和需要的满足以及二者的循环往复而展开的。这就构成了行政管理和行政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内容。行政环境的需要是确定行政管理基本任务的客观依据。
综上所述,怀特认为“现代国家的行政作用也深受时代的、一般政治与文化环境的影响’夕,是着眼于重视外部环境对行政管理的作用与影响。即行政管理要符合行政环境的基本性质,适应行政环境的现状和发展水平且应适应行政环境的发展方向。
8. 简述现代官僚制体系的主要特征,并进行简要评价。
【答案】(1)现代官僚制体系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其主要特征包括:
①在科层组织中,每一位成员都有固定和正式的职掌,依法行使职权。即在科层组织中,每个人都有圆定的职责; 以法令规章严格限制的方法,赋予命令权,以行使固定的职责; 行政的责任和权利,都有一定的规范,只有具各一定资格的人,才能受雇用。
②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科层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明确地知道,该从什么人那里取得命令,并将命令传递给什么人。这样,一方面可减少混乱的现象,另一方面对下属也较容易控制。
③人员的工作行为以及人员间的工作关系,须遵循法规的规定,不得掺杂个人好恶情感。也就是说,科层组织内的行为、决策和法规都是正式的,有一定的规格与要求; 并且不论仟何政党执政或仟何人为机关首长,行政人员均要“依法行政”、“政治中立”。
④科层组织内的职位。按人员的专长做合理的分工,其工作范围和权责也以法律明文规定,在这种专业分工的原则下,职位的获得主要以技能为主。
⑤职业化倾向。人员加入组织,是根据自由契约的方式,并经过公开的考试合格后加以任用,除非人员犯错,井依法规定加以免职外,否则,行政机关不能随便结束契约关系; 相反,人员则有充分的自由,随时可以脱离行政机关。
⑥人员的工作报酬也有明文规定,有固定的薪傣制度。下资的付给主要是依照人员的地位和年资,不能因主管的好恶而有所偏私。有严格的奖惩制度和升迁制度,以鼓励员工努力工作。
(2)官僚制体系一方面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
①官僚制的合理之处:
a. 严密性。官僚制组织通过等级结构进行控制,按专业化标准,权力分层、职位分等、层层节制、环环相扣、秩序井然,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使一切个人都统一在一个法则系统之内。
b. 合理性。由于专业技术知识居于中心地位,任何规定都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显示出精确、迅速、统一、协调、节约和高效等优势。
c. 稳定性。非人格化秩序的确立,使管理的任何步骤都源于法规,摆脱了长官意志,保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