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经济地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化与制度转向

【答案】文化制度转向是指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的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2. 国外直接投资

【答案】国外直接投资是主要是跨国公司在国外通过兼并和收购或者直接建立分支机构而进行的投资,其目的是控制被投资的公司。国外直接投资是现代的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3. 区域分工

【答案】区域分工是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一种形式。由于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资源和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为满足各自生产、生活方面的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各个区域在经济交往中就必然要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选择和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于是,在区域之间就产生了分工。

4. 企业最佳规模

【答案】企业最佳规模是指企业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长期平均费用最低的规模,也指利润率、利润额、附加价值额、人均附加价值、生产率等为最高的规模。

5. 纵向一体化

【答案】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现实中,多数大型企业均有一定程度的纵向一体化。该类扩张使企业通过内部的组织和交易方式将不同生产阶段联结起来,以实现交易内部化。纵向一体化包括后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

6. 内部规模经济

【答案】内部规模经济是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会越来越少,从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内部规模经济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经济,管理经济,商业经济,风险承担经济,研发经济。

7. 补充区域

【答案】补充区域是以中心地为中心的区域,也称市场区域或中心地区域。即中心地的周围从中心地接受中心商品供给的区域。补充区域的形成机制:在中心地,中心商品有剩余,而在中心地的周围区域中心商品不足,中心地中心商品的剩余部分便用于补充周围区域的中心商品的不足部分,当两者(供给和需求)均衡时的区域范围也就成为补充区域的范围。

8. 范围经济

【答案】范围经济是指由于企业经济范围的扩大而获得的效益或基于价值活动的可分割性,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之间的实行分工与协作,价值链各环节在企业内部或不同企业间实现整合带来的成本节约。

二、简答题

9. 运费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案】运费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运费构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运费主要由线路运行费和站场费两部分组成,前者是运输距离的线性函数,后者一般与运输距离无关,所以,胡佛提出著名的端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的原理。

(2)不同运输方式适宜的运输距离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3)运费定价制度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0.产业功能分类法。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内涵。

【答案】(1)产业功能分类的内涵

产业功能分类是根据各个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将其分成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性产业三大类。分类中还包括支柱产业和潜导产业。

(2)主导产业

①主导产业的内涵

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即通过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较为广泛和密切的联系,主导产业的发展就能影响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②主导产业特点

生产规模大、产品输出率高且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用较高的比重,与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强。

(3)支柱产业

①支柱产业的内涵

支柱产业指在区域内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支柱产业不等同于主导产业。

②支柱产业特点

在本区域的经济总量扩张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在全国的同类产业中所占比重较小。与其他区域的同类产业相比不具备发展的优势,产品输出率低,因而不能发挥区际分工的作用,也就不具有主导产业应有的功能。

11.循环累积因果原理; 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

【答案】(1)循环累积因果原理

①把社会经济制度看成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认为导致这种演进的技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的。

②因素中的某一个发生了变化,就会引起另一个相关因素也发生变化,后者的变化又推动最初的因素继续变化,从而使社会经济沿着最初确定的轨迹方向发展。

③社会经济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守衡或者趋于均衡,是以循环的方式在运动。这种循环具有积累的效果。

总的来看,循环积累因果原理重点强调了社会经济过程中存在三个环节,即最初的变化,接着是一系列的传递式相关变化,最后又作用于最初的变化,并产生使其上升或下降的进一步变化,从而构成循环。

(2)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

①乘数原理

乘数原理揭示经济增长中投资对收入的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增量的总收入的增加。一项新投资不仅直接增加收入,而且还通过引起消费需求的增长间接增加收入。

②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说明了在经济增长中收入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量的变动,即在工业生产能力趋于被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就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增长。

③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关系

a.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乘数作用和加速作用是同时存在的,并且相互发生作用,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变动,国民收入的变动又会反过来影响投资的加速变动。

b. 在乘数作用和加速作用的影响下,经济增长就出现了周期性变化或波动。

12.试述世界制造业生产与贸易的地埋特征。

【答案】(1)世界制造业生产的地理特征

①全球制造业生产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趋势明显

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比例逐渐增大,而发达国家所占比例逐渐缩小。 ②在发达国家内部,制造业相对地位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③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内部,东亚制造业生产和出口占据重要位置。

(2)制造业贸易的地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