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音乐文学基础理论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音乐文学基础理论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核心题库(一) . .... 2
2018年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音乐文学基础理论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核心题库(二) . .. 11
2018年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音乐文学基础理论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核心题库(三) . .. 20
2018年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音乐文学基础理论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核心题库(四) . .. 29
2018年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音乐文学基础理论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核心题库(五) . .. 38
一、选择题
1. 救亡歌曲《旗正飘飘》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
A. 韦瀚章,黄自
B. 光未然,黄自
C. 韦瀚章,聂耳
D. 光未然,冼星海
【答案】A
【解析】《旗正飘飘》是四部合唱。韦瀚章词,黄自曲。歌曲表现了”国亡家破,祸在眉梢”的悲愤情绪,以及要求抗战的炽烈深沉的爱国激情。该曲节奏铿锵有力,音调慷慨激昂。小调式的运用增加了乐曲的苍劲深沉的悲壮。曲作者对合唱声部对位化的处理细致、合理,有较好合唱效果。主部两次再现一次比一次更为强劲有力。两个插声部都是男声领唱、棍声应和形式写成,分别通过调式和速度对比,表现出一呼百应,心心相通的抗战热情和誓死抗敌的决心。两个插部后的连接部相同,似为急切的呼吁,具有很强的号召性。
2. “救亡派”新音乐理论的重要开拓者( )曾发表了《中国新音乐的展望》、《论国防音乐》等文,对新音乐运动进行了理论阐述。
A. 麦新
B. 聂耳
C. 吕骥
D. 冼星海
【答案】C
【解析】在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时期,吕骥发表了《新音乐的展望》、《伟大而贫弱的歌声》、《论国防音乐》、《音乐的国防动员》等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阐述了群众歌曲的社会意义以及对全国音乐运动的影响。他提倡“新现实主义”,反对“伤感主义”、“自然主义”,要求创作上既要有民族形式,又要有抗日救亡的思想内容。
3. 阿炳是我国民间音乐家的典型代表,下列作品属于他创作的是( )。
A. 《二泉映月》
B. 《月夜》
C. 《病中吟》
D. 《娱乐升平》
【答案】A
【解析】《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 《月夜》《病中吟》是刘天华的代表作; 《娱乐升平》是广东音乐的代表作。
4. 中国共产党为培养革命文艺干部而创立的第一所最高艺术学府是( )。
A. 中央训练团音乐干部训练班
B. 鲁迅艺术学院
C. 国立音乐院
D. 新京音乐院
【答案】B
【解析】鲁迅艺术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1940年后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在延安七年半的时间里,鲁艺开办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系,培养学生685人。鲁艺还创作了诸如《白毛女》、《南泥湾》、《黄河大合唱》等一大批极富影响力的作品,活跃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生活,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并对中国现代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我国最旱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是由( )编辑出版的。
A. 李叔同
B. 沈心工
C. 曾志忞
D. 蔡元培
【答案】A
【解析】李叔同,我国著名作词、作曲家,也是国内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他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最早在国内推广西方“音乐之干”钢琴。他在浙汪一师讲解和声、对位,是将西方乐理传人中国的第一人,还是“学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
6. 沈心工根据日本歌曲《手戏》编创了乐歌《体操—兵操》,该曲又名( )。
A. 《竹马》
B. 《革命军》
C. 《男儿第一志气高》
D. 《黄河》
【答案】C
【解析】我国的第一首学堂乐歌是始作于1902年的《男儿第一志气高》(原名《体操—兵操》),
这首歌也是“学堂乐歌之父”沈心工先生留学东京时的处女作。相对于古文,《男儿第一志气高》的歌词通俗亲切,便于理解:男儿第一志气高,年纪不妨小。哥哥弟弟手相招,来做兵队操。兵官拿着指挥刀,小兵放枪炮。龙旗一面飘飘,铜鼓咚咚咚咚敲。一操再操日日操,操到身体好。将来打仗立功劳,男儿志气高。
7. ( )以《凤阳花鼓》为素材,创作了钢琴曲《花鼓》。
A. 瞿维
B. 马可
C. 丁善德
D. 马思聪
【答案】A
【解析】第一首反映新的时代风格的钢琴曲《花鼓》是瞿维1916年创作的。乐曲采用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为主题,与民间锣鼓的音色节奏相结合,生动地表现出劳动人民喜庆欢腾的歌舞场面。与此前的中国钢琴曲相比,《花鼓》具有更浓重的民间气息。《花鼓》是用钢琴这件洋乐器表现中国乡土气的成功创作,开拓了钢琴音乐美的新天地。
8. 《中花六板》属于江南( )。
A. 丝竹乐
B. 打击乐
C. 管弦乐
D. 拉弦乐
【答案】A
【解析】《中花六板》为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旋律清新流畅,细腻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韵味,是江南丝竹的代表曲目。
9. 在国际红十字会救济总署组织的“中国文化剧团赴美演出中,( )的民族乐器表演在美国产生强烈影响,被美国报纸称为“第一个上美国电视台的中国人”。
A. 朱英
B. 卫仲乐
C. 华彦钧
D. 刘天华
【答案】B
【解析】1938年秋,国际红十字会救济总署为筹集难民救济基金,组织“中国文化剧团”赴美演出,特邀卫仲乐同行他在剧院、大中学校以及艺术交流场所举办百余场国乐演奏会。他特有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演奏技术极大地震惊了美国乐坛。纽约的音乐评论界,将他与当时号称世界小提琴之王的克莱斯勒相媲美,誉之为“琵琶上的克莱斯勒”。纽约电视台慕名邀请卫仲乐上电